一個非常細節的進度報告:
在好幾週以前,我投遞教育部長民意信箱,抱怨文內的其中一個段落的內容大意是,
教育部「教育百科」網站,「當時的」頁面中,注音聲調三聲符號「沒有」呈現預設值的
「全三聲(全上(ㄕㄤˇ))」,也就是「左短右長的鉤」。
(三聲參考符號圖示請去翻閱「教育部國語注音符號手冊電子書2017版」
和「五度制調值標記法」)
而是呈現「半三聲(半上(ㄕㄤˇ))」也就是「兩邊一樣長的鉤」。
我當時信件內所提供的範例網址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整理
除了範例之外,我還擴充問題範圍,
要中華民國教育部官網旗下「所有的」國語辭典「網站群」,
全部都檢查過一遍,不要光只有去檢查「教育百科」這個專案網站而已。
教育部回信了,書面內容寫了一大串論述,我個人的解讀是,顧左右而言他,
反正教育部在書面模式上就是打死不認帳,教育部不承認自己有錯。
幾週之後,我回頭查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網站群,範例字詞「整理」、「理」。
簡單來說,教育部官網旗下的 國語小字典、簡編本、修訂本、「教育百科」 的網頁介面,
國語注音聲調三聲符號,「預設值」都有一致性的呈現
「全三聲(全上(ㄕㄤˇ))」,也就是「左短右長的鉤」。
可是,我發現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還是呈現」
「半三聲(半上(ㄕㄤˇ))」也就是「兩邊一樣長的鉤」。
這讓我很感慨,「中華民國教育部」果然是一個「思想僵化」的單位,
「完全不會」舉一反三,我在抱怨信裡頭舉的範例是「教育百科」,
於是教育部真的「只會去」檢查「教育百科」,
「不會」順便檢查旗下的國語辭典網站群的其他字辭典有無類似的問題。
這個問題如果擴大到「所有的」中華民國中央機關部門的話,
行政院數位發展部CNS11643全字庫、
中央研究院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
也有同樣的問題。
然而依據過往跟公家機關溝通往返的經驗,
我推論必須先要確認教育部官網的「所有的」國語字辭典群介面呈現的效果完全一致,
其他機關部門才會「找不到理由推託了,只好跟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