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Hermit Crab
這個的確是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問題。 
|
多數能過去的有錢就能讀, 所以沒需求吧?
體育11/12年級很多不同種類的運動, 學校會安排且幾乎不用付費, 體驗免錢的.
(還會開校車帶你去那些場所, 我高爾夫就是這個時候第一次摸到)
藝文活動, 這我不曉得.
社區服務可以加分, 幫成績落後同學輔導可以獲得老師認識換取推薦函, 都是很棒的.
社區服務我做過聖誕節前的day care (大概1年要2~3天, 21~24早) 分數給很多.
此外我也在學校/社區游泳池服務, 免費用各種器材+領錢, 每次一頓Denny's吃豐盛點.
推薦函的差異我申請大學不太明瞭, 後來就面對現實了.
大學末期送成績過去申請到1月提前面試的機會, 飛過去面試後, 5~6月被通知落選.
有可能面試不佳, 更有可能是一封推薦函都沒有... 即使得到最優先面試順位又如何?
這也回到之前我並不反對學校不純粹以成績招生的原因.
當大家成績都差不多好, 學校當然要看入選的人對學校的貢獻度(或潛在貢獻可能性).
凡事都有代價的, 我老妹畢業也是要幫某基金會做研究到一定年數, 甚至...
有可能至今都沒有離開那個基金會, 如果是的話, 理由我不知道.
但當初基金會給錢給獎金處理學費, 那都不是白拿的... 都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