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健保那個是最基本,醫生應該都是從這開始累積經驗往上做,不會做的你才需要怕可能根本經驗少或是技術爛
推銷自費可能都是如那醫生講內視鏡微創手術
這個應該都是比較好賺又不用申請健保覺得麻煩
查一下這個缺點就是有些可能看不到
其實更吃醫生經驗,所以不是花越多錢越好........是要找對醫生
照他文章講目前微創就顯微鏡手術和內視鏡手術,有興趣可以去他臉書看一些文章
顯微鏡微創可以做更多種類型開刀,內視鏡限制較大
引用:
你還在意幾個洞?多大洞嗎?
「微創」手術這幾個字已經是大家越來越朗朗上口的口說之詞了,前些日子剛開完刀在恢復室聽聞眼科醫師對家屬的說明:「…我們也是用微創的做法幫你處理..…」,天啊?!眼球究竟有多大?!連眼睛手術都有微創了!一位脊椎手術後的病患對我說「為什麼跟我想像的不一樣!為什麼傷口還那麼大…」。我們「再」來談一次微創手術的概念。
微創手術概念源自於「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眾所周知的印象中包含:三至四個小傷口、肚子裡充氣使腹腔鼓起、透過內視鏡看進腹腔裡、精緻的小器械進行腹腔內的手術,然而,若以脊椎本身與四周強韌又密實的肌肉組織,要進行充氣(以擴大手術空間)與「操作內視鏡」才算脊椎微創手術的話,對脊椎外科並不公平。
關於脊椎內視鏡手術有兩點讀者必須謹記在心:一、操作內視鏡手術是需要訓練與試誤學習的。脊椎內視鏡並不像胃鏡大腸鏡ㄧ般的柔軟可彎曲,而是與腹腔鏡一樣堅硬直式的,配合前端不同斜角讓手術者可以看到不同的角落,道理跟車子的後視鏡一樣,藉由不同的斜角來探查各個角落,說到這裡讀者也應該能體會到看著後視鏡裡的目標做事情的困難度(視野深淺與左右都很難一次掌握),所以,操作內視鏡手術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二、脊椎內視鏡手術範圍是受限的。腹腔鏡手術甚至是胸腔鏡手術都一樣,內視鏡可以經由一個洞在一個「大空腔內」做大幅度的擺動、掃動,但脊椎內視鏡是插入肌肉穿過骨頭縫隙,如何能從同一個洞口做上下左右擺動?可處理範圍幾乎就是直線下的範圍,因此,不是所有的脊椎病變都能用內視鏡手術處理。
脊椎微創手術廣義來說包含「迷你傷口(mini-open)」的顯微(鏡)手術,與內視鏡手術,內視鏡手術從上一段的分析讀者可以得到下列的心得:傷口真的可以很小(最小可達0.5公分)、要找有經驗的醫師、能做到的手術只有「偏向單側的椎間盤突出」,而迷你傷口的顯微手術能應用的範圍完全沒限制,就連佔最多數的神經管狹窄以及脊椎滑脫的減壓都能處理,只是傷口真的會較大(每一部位大約2至2.5公分),至於手術後的復原兩者都很好,更新的經皮穿刺型內視鏡手術甚至可以局部麻醉當日出院,只是切記、再強調,標準的內視鏡手術只能處理偏向單側的椎間盤突出。
總結來說,脊椎微創手術定義上必須是「中線上的肌肉骨頭韌帶都不破壞」,並不是傷口的大小。無論是採用內視鏡或顯微鏡,都是採取穿刺肌肉抵達脊椎骨的方式,這樣一來自然組織破壞少、術後復原快,至於這樣概念下的脊椎微創手術到底洞多大真的不是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