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發現全字庫資料集打包檔裡頭的 資料更新說明.txt 呈現的最新資訊其實是
-
更新日期:2022-08-27 (最新)
更新項目:
全字庫服務因行政院組織調整,自111年8月27日起由數位發展部辦理。
更新字型檔授權聲明。
-
可是
https://data.gov.tw/dataset/5961
頁面資訊呈現的還是
-
全字庫資料集,111年8月2日更新
--
中華民國公家機關的「公務系統」如此的「不連動」,有著如此明顯的時間落差,
就是這麼一回事。
再來我發現,古早印象所及,十幾年前 全字庫CNS11643 專案剛上線運作時,
是掛名在中華民國行政院底下的一個計算機中心,全名我忘了。
幾年之後中華民國公務機關「組織改造」,於是 全字庫CNS11643 這個專案
被挪給行政院底下的XX單位(全名我忘了),又過了幾年,中華民國公務機關又來一次「組織改造」,
這次 全字庫CNS11643 專案被挪到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底下掛名。
根據最新版本的公告,因行政院組織調整,這次被挪給「數位發展部」底下來掛名了。
全字庫CNS11643網站 這個專案從零到有的這十幾年來,
就像是一顆皮球,被中華民國的公務機關踢來踢去,每隔幾年就換一個單位底下去掛名。
這讓我很感慨,覺得也難怪,中共規範的「國標碼GB18030」在這近十年來,
之所以可以在「臺灣社會」的「體制內」溫水煮青蛙現在進行式,
真的是有原因的。
中共規範的 國標碼GB18030 在西元兩千年世代出版之後,
基本上一直就都長那樣,甚至有網友比我還搶先一步挖到了碼本,
字形廠商照抄國標碼GB18030規範來產生字圖,基本上也沒什麼大問題。
反觀臺灣社會的體制內,一個 全字庫CNS11643 專案 待修正的資料編輯瑕疵一大堆排隊等著去解決,
連中華民國公務機關都把 全字庫CNS11643 專案 當作燙手山竽,皮球踢來踢去,
十幾年下來至少換過四個掛名單位,結果就是連臺灣老百姓也難以百分之百的信任全字庫CNS11643 專案,
最終,臺灣老百姓為了 省事/圖方便/便宜行事 乾脆改用中共規範的國標碼GB18030,
就這樣,三十年後的整個臺灣社會就這麼被「中共的規範」給溫水煮到熟了。
當整個臺灣社會體制內使用「中共的規範」使用得理所當然的時候,
臺灣社會卻還有一票人在那邊表現得「逢中必反」,那就是一場典型的鬧(笑話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