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itsture
先說 很遺憾 這本書GOOGLE PLAY買不到
雙北的圖書館也全都沒有 = =
只有柏克萊的試閱看了標題跟一部分內容
低價帶來的問題 或許就如裡面提的薪資 工作機會等的壓縮
但有個更有趣的問題
台灣就不低薪跟工作機會壓縮?
台灣低薪+派遣+貫老闆們怎麼壓榨的?
科技產業 就某些方面來說也是低薪
跟國外科技業相比 為啥台灣這麼好用?
連張忠謀都跳出來喊 美國不可能的原因是啥?
科技業看起來賺很大 那是相比於台灣其他產業的收入
幾乎同樣的條件...台灣的物價是怎麼貴死人?
別扯什麼進口關係 進口關稅等
那全球其他跟我們一樣 缺糧缺能源缺物資 全都仰賴進口的
只有日本?
一堆人常說一個笑話 南部生活便宜
我真的很好奇 7-11的飲料 到了高雄 有降價?
還是家樂福的東西 到了南部就打8折?
水電瓦斯 台北跟高雄差了多少? 根本沒差 了不起差個垃圾處理費
汽油 到了南部就便宜嗎?
就頂多到傳統市場...
|
你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而關於那本書, 我多年前也有過類似的疑問.
一開始在台灣學習產業, 後來台灣沒落是先去東南亞, 西進時期我沒去而是轉日本.
但因為不會日文也是掙扎幾乎2年才漸漸固定, 變成被選上的人員.
當時大量飛日本駐點後, 我就發現一件事情, 如果以同樣的產品的成品的部件來看.
日本勞工從單件得到的薪資<台灣勞工從單件得到的薪資.
這個答案有沒有顛覆很多人的想像? 而且我當時就想為何日本製造更便宜卻要走更高階?
然後把這些製造轉交東南亞?
至今我依然沒有完全的答案, 唯一一個就是設備進步其實是漸進式, 幅度有限.
日本人專精後即使讓不論調整或者是更換, 任何理由的停機時間都縮到最短.
以及產出的合格品質&數量達到最高, 但批量的設置在怎麼說也是有一個高原帶.
接下來要成長, 只能是替換生產的成品(因為技能效應達到一個最高值).
但你看他們社會的消費以及活動, 還是挺便宜的, 他們的薪資, 很多年也不太變動.
===
不好意思, 我只能提出這個問題, 但沒有答案.
因為真的也不算是深入理解日本真實的樣子(工廠以外).
也是後來沒有深究, 說真的要不是引言中網友提到的情況讓我想起來...
可能就塵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