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題, 而且政商不同, 但這個民族性, 日本人自己也很清楚.
這是為何商業企業, 在海外的分部, 會安插一個或數個"外籍人士."
有一定的經手層級, 也有一定的"建議層級" (但最終決策是日本).
此外日本政府每年都固定聘用外籍學者來幫他們分析各單位政府資料數據.
以前我的教授就是其一. (這可能也是為何我後來就業偏了日商的原因?)
他每年暑假回國開課, 其餘時間去日本協助做分析.
但對於他們的寬鬆, 我也覺得始終無解"為何要如此持續."
其餘政策我倒是覺得原理很簡單, 日本也是一種國外方法, 他們無效.
譬如少子化這點...
雖說世界都是無效, 但日本是真的有推動過不少良好政策而且是"真推."
不是像台灣說照顧新生兒, 然後補助實際最低花費的... 據說一半都不足.
這還是台南, 高雄更低, 沒確切數字但似乎是台南的一半多一絲絲...
簡稱喊得好好聽, 實際很沒誠意.
(但這裡就不多說了, 這離題)
所以安三的三支箭其實很亂, 又寬鬆, 又加稅, 他大概做對一個, 就是製造業下鄉.
很久以前我也在板上提過, 日本推動他們的跨國企業或任何企業, 新增鄉下工廠~
(可跟政府優惠貸款, 協助環境問題的處理, 很多很多的措施推動單一目標)
PS. 我發現很多時候不曉得是核准的區域還是企業自己選的, 都離車站一點距離而已.
說多了, 這是另一個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