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就是老藍男搞不清楚狀況?!
都是塔綠班聽金主說的改?!

戴先生推了這麼多年要改,立委過半的國民黨聽到啦!
塔綠班也聽到啦!

當時的媒體怎麼不把功勞推給塔綠班?
引用:
工商時報 C6/編輯室報告 2009/06/28

《政經觀察》13年為保險正義而戰 戴立維 終結「兒童死亡險」

【彭禎伶】
  柯媽媽用7年的時間推動強制汽車責任險,因為她心愛的兒子死於交通事故,這種化悲傷為大愛的力量,正常人都可以理解。但前財政部次長戴立寧的5弟戴立維,用13年的時間推動保險法107條,取消兒童死亡保險的原因,只是「不要讓下一代再瞧不起作保險的人!」讓人只能佩服他的堅持!
  原本以為訪問戴立維,會有什麼賺人熱淚的故事,讓這位香港商萬信保險經紀人公司(其實是在全球規模不小的英國保險經紀人)總經理,一再發信給陳長文、財政部長李述德、金管會主委陳陳(沖)、保險局長黃天牧、保險局大小官員、保險系教授等。
  終於在不斷發信給陳長文兩年後,陳長文投書媒體,發表對兒童死亡險的看法,接著陳(沖)也公開表示,兒童死亡保額的確該廢除,然後6月8日立法院財委會就火速初審完成,15歲以下兒童禁止死亡給付。
  財政部政策錯誤
  兒童不是賺錢養家的人,身故不會造成家庭財務收入減少。
  結果,戴立維並沒有什麼切身之痛,淡大銀行保險系畢業的他給我的理由,第一是論語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他說「德」即「得」,是種心得,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以保險公司的利益為施政的方向,保險的學理來看,兒童並沒有保險利益(白話來說就是兒童不是賺錢養家的人,身故不會造成家庭財務收入減少),並沒有投保死亡險的必要,他認為是當初財政部的政策錯誤。
  第二個理由,是家族血統,「我讀保險沒有把保險弄好,就是我失格」,從事保險業28年的戴立維很勁爆的說:「基本上我很看不起壽險業」,他說在鄉下,從事保險也被一般人看輕,所以,他決心要把一些保險業不對的事導正。
  那為什麼是選保險法107條的兒童死亡保額來奮戰呢?話說是1996 年時,當時在新加坡工作的戴立維,到財政部拜訪先前淡江的師長、當時的保險司副司長陳東成時,陳東成提到立法院研擬要刪除107條,即讓兒童死亡保險合法化,戴立維說:「千萬不可,如果通過,我要戴白布條到財政部抗議。」結果事與願違,立法院真的在1997年5 月刪掉了這條款。
  父殺子詐領保險金
  道德風險與怠忽風險,只是有沒有找到證據的差別!
  人在新加坡工作的戴立維沒能回台抗議,但1999年回台後,他決定要信守對老師的承諾,開始寫信給當時的總統府秘書長蘇志誠,開始遊說保險法107條的重要性,也許是有其他看法相同的保險學者也認同,如現任安定基金董事長江朝國,與立委謝啟大在1999提案恢復1 07條成功,但是將14歲以下兒童的死亡保額改為喪葬費用,且授權主管機關訂喪葬費的上限,原本是100萬元,在2002年時,保險司將喪葬費提高到200萬元。
  戴立維繼續寫信給政府官員、甚至向監察院告狀,他翻出古早的案例,在民國53年時,一名李姓父親帶著3歲的兒子李小朋友坐火車,卻誤闖鐵軌,李小朋友被火車撞死,而李先生拿到16萬元理賠金;同年底,李先生的兩個女兒在睡夢中被燒死,保險金原本要理賠45萬元,卻被刑警發現未燒完的插鞘,才知道李爸爸根本將女兒房間鎖上,燒死自己的小孩要領保險金。
  「道德風險與怠忽風險,只是有沒有找到證據的差別!」戴立維說,找到證據證明父母謀殺小孩要詐領保險金,就是兒童死亡險的道德風險,但很多時候可能找不到證據,例如孩子出麻疹時不給水喝、故意帶小孩去游泳不幸淹死等,找不到證據就只是家長沒盡責任。
  15歲以下不能保死亡險
  要修法就要修到完美,怎麼可以留尾巴!
  戴立維甚至用李先生3位小孩的語氣(其實是用鬼魂的口吻)寫著:「爸爸帶我到五堵車站,我被火車撞死了,爸爸向台灣人壽領了1 6萬元。」「凌晨3點,我和妹妹被火燒的痛醒了,我們又跑、又跳,火燒的全身都起泡,疼痛極了,爸爸啊!媽媽啊!快救救我們!」希望喚起更多讀信者的同情心,支持他的調點。
  2002年有位賴姓女童被父親丟入水裡,希望詐領200萬元理賠金,所幸女童獲救,陳長文在投書時問:「如果賴小妹因此亡故,殺她的到底是她的父親還是政府與法律?」戴立維堅持,政府的不作為,就是沒作到「為政以德」,賴小妹應該向政府求償,也該懲罰這些讓2 00萬元過關的官員與承保的公司。
  保險法107條修正案初審過關,戴立維仍要繼續寫信,他說,15歲以上兒童身故退還已繳保費加計利息,根本就是保險業在作銀行業務,違反銀行法29條,他覺得根本15歲以下就不能投保死亡保險;同時修正案將「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之人,維持可以「喪葬費」領取死亡保險金,額度降為55.5萬元,戴立維也認為,這種人跟兒童一樣沒有反抗能力,也沒有保險利益,根本也不能有死亡保額。
  「要修法就要修到完美,怎麼可以留尾巴!」戴立維已擬好草稿,又繼續要展開無止境的投書動作,我不禁問他,作這事究竟對他有什麼好處?
  他早就準備好一本拜倫的詩(有中文翻譯的):「去尋找(不尋找也常會碰上),戰士的墳墓,於你最相宜,環顧四旁,選一方土壤,去靜靜安息。」戴立維說:「這是拜倫的最後一首詩,我覺得人生就是要戰鬥到最後一刻,這是我選的路。」
舊 2022-06-12, 02:46 AM #16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