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arstorm-5
不是對不對的問題~ 那部分不多說.
我認為CPI要列入上篇說到的所有東西, 因為連鎖反應(社會中), 而非個體就該列入.
理由很簡單: 會影響其它物價, 那本身怎麼能不列入呢.
|
一般調查是用房租取代,去剝離房地產購買的這個行為中同時包含資產跟費用的特性
美國房租佔CPI約30%,所以這一次美國的房租的漲造成CPI漲幅變很多(我猜一部分反映解封的需求,一部分反映升息造成未來利息成本的增加,這是美國住房產業的特性),台灣的房租佔CPI我記得大概是15%(我猜是自有房產擁有綠,新舊比例跟商業環境-攤販比例),合不合理我沒辦法說甚麼,畢竟這是很多人花心力調查出來的.
降低房屋生活成本的方式很多元,只是願不願意這麼做,租代替買,租遠一點,跟家人同住等
我常跟我太太說,把房子賣掉去她娘家住,但是我太太不要,因為這樣她會比較不自由,結果就是負擔比較多利息繳房貸,選擇必然會承受不同方面的不便,這是現在自由經濟社會所有人會碰到的難題,所以說單純就CPI這個數字而言沒有對錯,但每個人的選擇透過不同觀點才會有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