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qwer456
大立光算類似的概念嗎??
記得鏡片技術大立光數一數二
蘋果認為鏡片成本太高或是演算法太神奇不再用那麼貴的鏡片
從此股價再也回不去
這是坊間說法真相只有大立光跟蘋果知道
覺得大立光真的是很可惜的公司,有技術可惜產品要價不斐
或許可以降低售價但會打自己臉或有傷尊嚴
|
我覺得不是降價不降價或是被搶單的問題
是大立光自己的問題,它不去搞新應用(或新應用搞不起來-->AR)就會有股價下修的問題
之前市場將大立光定義為成長股,成長股享有較市場高的多的本益比
大立光塑膠鏡片一路從照相手機-->智慧型手機-->多鏡頭手機,整個手機鏡頭市場越來越大
業績一路水漲船高,股價自然一直漲
大立光業績跟全球手機出貨量掛勾,當手機出貨量已不在高成長,大立光業績自然無法維持高成長
市場發現大立光業績或是它所在的產業無法繼續快速成長的時候
它就會被踢下成長股的範疇,頂多變成享有比一般定存股高一點本益比的股票,這時股價自然大幅下跌
最近跟大立光相同境遇的還有網飛,一宣布Q2 訂閱數會下滑200萬,股價馬上像瀑布一樣往下殺
所以你看蘋果為什麼要賣手表又賣無線耳機又搞智慧音箱,隔三差五的就搞個新產品線出來賣
還都賣得不錯,所以股價能一直漲一直漲一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