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只能小區域精準,沒辦法點精準,就算你砲都不動,兩發砲彈15公里也可能落差幾十公尺
例如榴砲,20公里外落點範圍就可能是100米了,30公里外就更糟超過250米。
所以密集轟炸,多轟幾十發,反正砲彈相對便宜,彈著點密集的範圍能有機會正中目標。
後來才出現精準導引炮彈,用上導引設備,可使砲彈打到30公里外還是在半徑50米範圍,
當然造價自然提高了。
所以傳統砲彈雖然準確率稍低,如果遇上可範圍轟炸,還是有用的。
另外,仰賴儀器的現代炮兵要不要學計算炮彈落點?
還是要學,畢竟不可能一旦在前線出現儀器故障,火炮就報廢的窘境,
不過是幾條稍微複雜公式,炮兵不可能練習的時候不學。
就像靠攝影吃飯的人應該沒有人不會操作手動單眼相機一樣的道理。
既然要學,那要不要實彈練習?當然要射射看才知道,
就像像槍枝校正,每支槍都有自己的特性都需要校正,
火炮也一樣需要計算後、試射然後再校正彈著點。
補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