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一篇報導很有意思: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393
世衛組織於4月5日發布的每週新冠流行病學報告,表示正在追蹤XE重組體,但是目前仍視作為 Omicron變異株的分支。姜冠宇醫師表示,初步估計,XE比BA.2具有1.1的社區增長率優勢,也就是多出10%的傳播速度。這意味著XE比其他亞種更具傳染性。
好消息是,目前Omicron所有分支,除了二劑疫苗抗感染趨近低效之外,在重症保護都仍然沒有明顯「免疫逃脫」的狀況。世衛組織表示,他們不會給XE一個希臘字母名稱,除非有一天發現傳播力和嚴重程度有顯著差異,並且仍將其視為 Omicron。
這場大流行過去兩年,這種病毒並沒有提供任何關於它去向的暗示,為何這麼講?姜冠宇醫師解釋,冠狀病毒通常以階梯狀模式進化,過去流感也是如此。換句話說,以一個主要的血統為軸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新的變異,而其他的分支則會滅絕。 如下圖A
但我們還沒有在 SARS-CoV-2 中看到這種模式。下一個大變異不是來自上一個:
Omicron 不是來自 Delta,Delta 也不是來自 Alpha。相反,SARS-CoV-2 的進化看起來像上圖中的圖 B。這非常令人費解。
但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它足夠的時間。僅僅兩年,因為像是普通感冒,若僅有兩年的時間觀察,也常沒有階梯狀的變化。
如果病毒從Omicron開始以階梯狀模式進化,那麼它才是從進入真正流感化的階段,成為我們可以預測的季節性疾病,包含預測他的逃脫免疫和傳播力。
根據NIH的John Beigal博士的說法,對於下一個「類似 Omicron 的事件」,實際上只有兩個可能發生:更接近Beta,或者更接近Delta。兩者都離Omicron很遠,這可能使有針對Omicron特定的次世代疫苗不是好的決定。
結論是:Omicron繼續變異可能有好(階梯形)、也有壞(非階梯形,也就是非預期突變),雖然清零已經不可能,但是防止大量傳播也許是減少非預期變化的好方法,這也是台灣正在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