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現場】不能看Netflix、不能吃麥當勞 俄羅斯民眾會起身反抗普丁?
2月24日,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消息,讓大部份俄羅斯民眾一陣錯愕。
經歷過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遭到歐美制裁、盧布狂貶的慘況後,反應快的俄羅斯人紛紛上網或到賣場搶購3C或是精品等進口商品,也到銀行領出盧布和外幣現金。
一位台灣外派莫斯科的電子產品業務小昀(化名),看到苗頭不對,當週末就開車前往市區銀行領錢。出門時看了一下盧布匯率是89(1美元兌89盧布),當她半小時後抵達銀行時,已經飆破100。
「很可怕,我一直都記得,」小昀回想,銀行已經大排長龍,提款機一度領不到錢,排隊民眾還互相打聽哪裡領得到現金。她也跟著俄籍同事一起買了iPhone、iPad,價格才一、兩天就差了5000盧布(約1300台幣)。
到了第二週,莫斯科主要百貨商場中,麥當勞、星巴克、Uniqlo等外國品牌門店,幾乎都已大門深鎖,讓人有種似乎要回到共產蘇聯時代的氛圍。
戰爭在莫斯科發生的初期景況,其實就是歐美政府經濟制裁俄羅斯,想要達到的一種效果:除了限制俄羅斯國家機器繼續資助戰爭的能力,也給俄羅斯民眾生活與企業營運造成不便,進而起身反戰,給普丁政治壓力。
但目前為止,這個盤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經濟與金融制裁下,俄羅斯戰爭機器不能說沒有受影響,只是無法撼動普丁的決心。這些都歸因於普丁在過去8年來的事先準備,以及歐美經濟制裁中的漏洞。
到3月中為止,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主要有兩大類:
一是金融制裁:針對俄羅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能源國防等國營企業,以及普丁親信,進行海外(歐美為主)資產凍結、禁止金融交易、禁止發行債券與新股、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等制裁。
二是經濟制裁:包括停止進口俄羅斯油氣(美英)、管制高科技產品出口俄羅斯、禁止俄羅斯飛機進入領空、取消貿易最惠國待遇等。
「俄羅斯是全世界第一個遭受如此強度制裁的經濟和人口大國,」俄羅斯前財政次長、央行副總裁艾力申科(Sergey Aleksashenko)在媒體投書中指出,不論是制裁的廣度或深度,不僅遠超過對伊朗與北韓的制裁,也比2014年嚴厲許多。
但是,為什麼這次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不如制裁北韓、伊朗有效?甚至普丁至今沒有妥協的跡象。
在俄台人:美元匯款可用,擠兌已平息
「本來我們以為美元交易比較會出問題,才想用盧布,結果沒想到美元匯款還可以用,」小昀在電話那頭說。為了避免收到匯價不穩的盧布,公司出貨給俄羅斯客戶已回頭改用美元收款,目前爭議是用何時的匯價。
《天下》越洋訪問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工作的台灣人後發現,戰爭爆發第一週,的確發生了銀行擠兌、民眾搶購進口品的騷動。
但第二週起,ATM領盧布已恢復正常,只是外幣領不出來,銀行外已經沒有排隊領錢的人龍,民生物資沒有完全反映匯率,價格還算平穩,金融體系沒有癱瘓。「現在還不會恐慌,也沒有真的買不起食物,」小昀說…
(後續詳見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