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 Member
|
1937 年法國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禮利用鈾和重水實現可控核分裂。
1940 年盟軍就打算要摧毀被德軍控制的重水廠,以抑制德國的核武器開發。
1942 年曼哈頓計畫才開始。
誰先開始的很清楚。
美國的設計是不是學歐洲的不好說,
但是核分裂的確是歐洲先實現的。
https://bit.ly/3HJfUHY
引用:
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禮
1937年,他開始擔任法蘭西學院教授,並參與連鎖反應和核反應條件的研究,成功通過利用鈾和重水實現可控核分裂的核反應產生能量。約里奧是愛因斯坦在與羅斯福總統的信件中提及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稱他為連鎖反應的主導科學家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堅持在法蘭西學院和鐳學所的研究工作,但拒絕從事核武器方向的研究。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avy_water#Norway
引用:
In 1934, Norsk Hydro built the first commercial heavy water plant at Vemork, Tinn, eventually producing 4 kilograms (8.8 lb) per day.[66] From 1940 and throughout World War II, the plant was under German control and the Allies decided to destroy the plant and its heavy water to inhibit German development of nuclear weapons. In late 1942, a planned raid called Operation Freshman by British airborne troops failed, both gliders crashing. The raiders were killed in the crash or subsequently executed by the Germans.
On the night of 27 February 1943 Operation Gunnerside succeeded. Norwegian commandos and local resistance managed to demolish small, but key parts of the electrolytic cells, dumping the accumulated heavy water down the factory drains.[67]
On 16 November 1943, the Allied air forces dropped more than 400 bombs on the site. The Allied air raid prompted the Nazi government to move all available heavy water to Germany for safekeeping. On 20 February 1944, a Norwegian partisan sank the ferry M/F Hydro carrying heavy water across Lake Tinn, at the cost of 14 Norwegian civilian lives, and most of the heavy water was presumably lost. A few of the barrels were only half full, and therefore could float, and may have been salvaged and transported to Germany.
|
引用:
1934年,挪威海德魯公司在Tinn的Vemork建造了第一個商業重水廠,最終每天生產4公斤(8.8磅)。[66] 從1940年開始,在整個二戰期間,該廠處於德國控制之下,盟軍決定摧毀該廠及其重水,以抑制德國的核武器開發。1942年末,英國空降部隊的一次名為 "新生行動 "的突襲計劃失敗,兩架滑翔機都墜毀了。突擊隊員在墜機中喪生或隨後被德國人處決。
1943年2月27日晚,"槍手 "行動獲得成功。挪威突擊隊和當地的抵抗力量成功地拆除了電解池的小部分但關鍵的部分,將積累的重水倒入工廠的排水溝。
1943年11月16日,盟軍空軍向該地投下了400多枚炸彈。盟軍的空襲促使納粹政府將所有可用的重水轉移到德國進行保管。1944年2月20日,一名挪威游擊隊員擊沉了運載重水過丁恩湖的M/F Hydro號渡船,造成14名挪威平民喪生,大部分重水估計都已丟失。有幾個桶只裝了一半,因此可以漂浮起來,可能被打撈起來運到了德國。
通過www.DeepL.com/Translator(免費版)翻譯
|
引用:
作者GCVincent
美國學歐洲?
那歐洲第一顆原子彈是什麼時候在哪裡製造?
樓上87%相信魔戒抄天堂,對吧?!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6...%AE%A1%E5%88%92
曼哈頓計畫
引用:
曼哈頓計畫(英語:Manhattan Projec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發出人類首枚核子武器的一項軍事計畫,由美國主導,英國和加拿大協助進行。1942年至1946年間,曼哈頓計畫由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少將萊斯利·格羅夫斯領導,設計製造原子彈的洛斯阿拉蒙斯實驗室則由核物理學家勞勃·歐本海默負責。陸軍對軍事行動的慣例是用總部所在地命名,因而計畫中陸軍負責的部分被稱為「曼哈頓區」。不過後來「曼哈頓」一名逐漸取代了原有的官方計畫代號「代用材料計畫發展」(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Materials),成為對整個計畫的稱呼。該計畫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取融合了英國在合金管工程中的發現。曼哈頓計畫在1939年便已小規模進行,後來規模愈來越大,總共僱有13萬餘人,花費22億美金(折合2020年的251億美元[1]),其中逾九成是花在了建造工廠、生產可分裂物質上,只有不到一成用在武器研發生產上。研發工作和生產工程分散在美國、英國、加拿大三國30多個不同的地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