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嘛
其實製程提升之所以難度高就是良率不受控
12nm的良率90%,如果覺得很好
去搞個7nm看看,通常良率就會降,很難維持90%
如果沒有找到關鍵技術維持良率
那再去搞個5nm看看,良率可能會跌到很難看
看到三星為了追趕台積電,10nm、8nm、6nm、5nm、4nm
跳很快是真的,幾乎台積電有啥他就有,可是良率這塊很現實的
如果謠傳的4nm良率35%為真,那真的是很費工
生產3次的量才能追上良率90%的廠商
那人力、時間、電費等等加一加,沒啥賺頭
而且還要削價競爭才搶的到單
沒錯,跟台積電90分相比,60分也是能用
可是產能、品質都較低的情況下,在產業龍頭的IC設計廠就要多考慮了
不是價格低就都OK,產品性能輸對手+缺貨=市占拱手讓人
市占拱手讓人=賺得少=沒資金搶奪高階製程,這是惡性循環
良性循環就是,搶到高階製程+產能漂亮=產品性能贏對手+大賣=市占高
賺得多就有本事砸更多錢搶高階製程產能
台積電有本事砸錢擴先進製程廠,也是先進製程收入占比很高
任何國家要搞晶圓廠都很容易,但要做到有商業規模就很難
人力、時間、電費搞下來要別家好幾倍成本,注定規模有限
不過也不是各產業都要先進製程啦,日本就找台積電搞啥22~28nm
其實這種製程一堆廠商都能辦到,沒必要專找台積電
老美就一口氣要5nm廠,反正台灣有的先複製一座到美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