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CVincent
你忽略了當時的背景,1997年七月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
金融風暴使很多中產階級資產縮水一半以上,房價也是縮水,
再來個八萬五建屋火上加油……
只能說香港政府提出八萬五建設時機不對。
假設1997購入500萬房子,七成貸款350萬,月薪7成付貸款。
1998年房價跌70%,剩150萬,貸款還是欠300多萬。
除了上帝知道,一般人要等10年後房價漲回?
一般情況下,銀行雨天收傘才是正常操作……
上面買房的一年就變無房負資產,損失150自備款+倒欠銀行近200萬。
同時間台灣已經算受害較輕的國家,建商一樣倒的倒,關的關。
其他最慘的五國,97∼98貨幣貶值34∼83%。
|
你沒在香港住過, 只能顆顆
我在香港的家人幾位97年購房的, 以現在的坪效比來看都是豪宅等級了....
等十年房價漲回更是畫虎爛嘴不痛的說法
董建華當初要逼迫的就是要市民不要炒房, 去做點工業類的事情
香港科學園就是出自當初的規劃, 另外還有數碼港
所以才說港人治港是天下第一笑話.... 給港人治港, 一開始很happy, 最後害死自己還要怪人
香港2012-2016之間的房租, 每年的漲幅比當初港英時代立的漲幅限制要高兩到三倍不說, 把官派特首趕下台, 搞了港人治港最後出線的就是這回事吧
港人喔... 英國佬在離開香港前, 1983年起就開始廢除了技職教育
基本上就根除了香港工業化的基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工業中學
這篇就算是擦脂抹粉做的不錯的範例...
把工業中學的專業改成和文法中學差不多的, 促使香港去工業化
去除掉工業以後, 中低層的香港人就只能醉生夢死, 念理組的最大的出路是去當公務員或是公務員約聘下包(W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