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換日線譯開罐】西方制裁俄羅斯真的有效嗎?歷史有答案
自冷戰結束以來,聯合國安理會發展出 13 個制裁制度,每項皆專門設計來向決策者施加壓力,進而使他們遵守安理會的某些要求。
看起來有效,然而,事實上制裁並不能保證被制裁國家完全、立即,甚至部分屈服。
另一方面,制裁其實傾向於打擊被制裁國的一般民眾,而不是其統治者,1990 年代美國對伊拉克的制裁,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從歷史可見,危急時刻,制裁是容易做出的選擇,它們發出「正義的訊號」,且代價低廉,但不幸的是,往往執行不力。
很少有不動武的措施能真正撼動局勢,也很少有政府/國家集團能在採取行動前謹慎評估後果。
2022-02-23 呂紹煒專欄:「制裁疲勞」下,歐美制裁俄的效果能有多少?
雖然對俄羅斯的制裁必然導致其股市、匯率與經濟的傷害,但相較8年前因克里米亞事件、歐美對俄羅斯施予的制裁,
這次的效果恐怕更差、更有限,主要原因有3個:
俄羅斯結構改變、中國因素、及「制裁疲勞」。
WIKI - 經濟制裁
經濟制裁(英語:Economic sanctions),採用斷絕外交關係以外的非武力強制性措施。
泛指全面性的貿易中止、特定物資禁運、人員禁入(Travel bans),以及金融資產之凍結(Freeze)。
一般認為,財政、金融、貿易等領域的制裁均屬於經濟制裁。
--------------
戰鬥民族應該早有預料到歐美慣用的[經濟制裁],再來就是看力道的強度及時間長短,
到底是誰會比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