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或許是我大概從2015年來就偏向於私人用的, 採購低階低耗能低效能來拉長續航力的產品.
但或許是ARM革命(?) 也就是簡單但節能來跑一些簡單且固定/單純的項目, 慢慢發展增加功能.
而我猜後來貧果也是看到這點而重新設計了整個自家的架構 (這有請貧果達人來分辨).
過往高通/Intel都往衝高效能為主, 但我感覺近來他們已經開始反應簡單工作時的效率了.
===
舉實例: 過往小筆電, 例如eeePC這個的確很廢, 但我頭一次正視是Acer Swift 1.
N4000還是N4100, 我忘了, 網頁遊覽/串流雖然不是瞬發但也就讀秒1~2的差異而已.
印象中續航力直接就從之前多數筆電(使用過的主流規格)的2小時內, 跳到6小時以上.
=> 重點是: 文書/網路遊覽/串流, 並沒有感覺過往那樣糟糕的體驗~
手機也是, 過去很多人笑過, 我就不重複, 而且手機的躍進在我的體驗上, 沒有上述深刻.
然後就是去年底A52手機, 7FE平板, 把以上發揚光大.
當然這兩個的效能或前面網友提TDP都是浮雲, 笑能而已.
但跑跑日常也沒啥頓感, 切換也算順暢 (當然也是我用得簡單).
而這不就是重點? 跑日常可以順順的, 然後給足續航力.
=> 行動/攜帶式產品?
最初ARM架構開發的初衷?
(我不是電子業, 以上個人淺見) - 據說Intel 12代U也要大幅度改善.
其中一個要素就是對於續航力的規範, 一些規範中作業要能持續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