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大課題 ~
在人類不可知意識為何物的前題下 . 所有關於思考的學術知識 . 盡是觀察後詮釋分析的漫談
永遠觸及不了核心 .......
反正是一人說一樣 . 每一樣都不一樣 . 所有精神分析人類語言研究實驗之學術文章盡不可信 . 是因科學教人不要信
包括以下的個人拙見 與 "語言如何影響「思考」" 兩文
個人能力夠也能撰出 ~ "語言不是人類本能 . 與智力有關" . 加入學術爭論戰局
詮釋法的差異罷了 ......
個人是粗工 . 不靠學術吃飯 . 僅提出粗糙看法 ....
語言是有序的 ~ 機械式框架式公式化的思維 . 也就是理則(邏輯)
純粹的邏輯思考處處受限永無超脫之日 . 是個不折不扣毫無創造力的笨蛋 . 似依法行政照章辦事看一樣是一樣那種 ....
所謂的飽覽群籍下的學識淵博盡訴客觀的合理 . 包括google派 . 維基派 . 教育部字典派 . 法匠 . SOP信仰派
捨去個人見解離去獨立思考無視現實 . 也不過是個知識的載體 = 馱負貨物(知識)的畜牲 . 因不似人的思考
在當今物理儲存演算與知識巨量傳輸交流的現在 . 這樣的人的社會價值其低 . 終點為0 . 甚至輕易為負價值
基於有序必限於有序 . 有序的語言發展性困乏
誰引用語言 . 誰就須積極突破語言的框架 . 再所得填充於語言內容之中 . 增益知識歷史的豐度
除去自然 . 文明文化說白了就是古今群眾知識的堆疊演進成果 . 包括所有歷史參與人的經驗與創造
探討語言得有歷史素養
語言是無序的 ~ 因超越語言的思維 ~ 情感.趣味.群性.理性 . 諸都是 . 在不知不覺中運作(直覺.靈感.心之所向.環境心理.潛移默化之諸等)
也同時是使用語言的支配者 . 其位階在語言之上
若這些能被語言所描述而理則化具體化 . 情感=>倫理 ; 趣味=>美學 ; 群性=>社會論 . 理性=>理論
那叫文化 . 誕生物叫文明
始作俑者為親近有序的人類認識趨向 ~ 叫理性
(理性是種性 . 不是某種理某種物的質 . 它不是理 . 亦非思考與現實內容中的實物 ~ 不同於邏輯理則的有序工具 . 有序的理是被杜撰的)
若情感.趣味.群性.理性失去有序要求 . 情感=>濫情 ; 趣味=>無味 ; 群性=>盲群 ; 理性=>悖理
既人類退回原始生活形態 ......
那麼 . 思考中的秩序與無序相加並融洽 . 給予人類高度適應現實的能力 . 語言就有崇大意義
史前史後 ; 原始與現代就此分別
除外 . 語言是人類認識所面事物的另材質複製品
語言三材質 = 聲音(說話) . 圖像(文字) . 觸覺(點字) . 複製發生在腦內 . 也在腦外
認識不是全面不漏分毫的複製 . 複製品永不能是真品 . 永存複製差異
並差異是必然 . 無法防制 ; 發展與沉淪仰靠差異發生 . 發展與沉淪也是必然的
應用語言思考應把其視為自建立的參照工具 ~ 人應用語言 . 從語言中走出 . 再自語言返回人身
內化 . 溫故知新 . 用心琢磨 . 再三推敲 . 細細品味 . 才會發生思維的精緻與享用 . 進而創造
中國人很早就知文(理)能載道 ~ 道(無序)為精神 . 理(有序)為彰顯 . 為呈現道的手段
理 . 始終是方法論 . 不是內在的道
卻依據人類認識習慣 . 理應當為認識道的前趨 . 若認識失去了理而直接 . 對普羅大眾來論 . 認識將面對無從下手的困頓
但社會積極究理認識方便之下 . 多少人視理為道 ~ 如以科學對宗教攻訐 . 如永遠無法觸及真正的藝術之美 . 如物質文明 . 如假自由之名 ....
講道理 = 知道不知理 . 知理不知道皆不可行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世界翻譯最多語種的籍文居然是德道經 . 不是聖經 .... 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1200塊的操級粗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