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ableK
劣幣驅逐良幣。對面市場上常有用比進價低的價錢出貨把價錢打爛再把整個市場的平均售價再拉低。供應商如果沒辦法斷貨就被牽著走。以前面板這麼搞過,晶片也這麼搞過。
之前b公司11塊的晶片對面貿易商用9塊倒,我們吃下不少省了一筆。後來才知道b公司賣他們13塊。反正量不大對面虧的起。人家再去壓I公司把11塊降到6塊賣中國市場。b公司不想失去市場只好出特規閹割板7塊多給中國市場專用
有時候虧錢是為了壓另一家的價錢啦
|
還有另外一種的是其他公司倒店抵債跟海關法院的拍賣貨,畢竟這種酒太小眾了賣不掉出清或放爛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種冷門酒市場小可以舉個例子。朋友賣的是南美洲的某隻烈酒獨家代理。生意要做到整個大中華加日本韓國才勉強付得起1個半人的薪水,疫情前整天飛來飛去到中國推銷累死了。幾年看來也只是馬馬虎虎的樣子。
讓我想起幾年前日威接受度不高時喝到無聊好奇去浤福把放在架上沒人要的響21花2400買回來嚐鮮。老婆喝了嫌的要死還不如當時的百齡罈17yr, 曾幾何時響21快到1萬上下,百齡罈17還停留在1000紋絲不動
剛剛看響21竟然要快4萬,都可以買3隻m18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