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lrt.lt/naujienos/pasaul...inijos-spaudimo
立陶宛國家廣播公司(LRT)1月24日報道,上周歐洲議會部分反華議員致信歐盟高級官員,以“聲援立陶宛”爲由,要求歐盟回應“中國經濟脅迫”。
但700名歐洲議會成員中只有40人簽署了這份信。還有議員尴尬承認,歐盟層面沒有在討論“中國施壓”的議題。
報道稱,這份信的牽頭者之一,就有來自斯洛伐克的反華議員米利亞姆·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去年,萊克斯曼曾因爲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等原因,被中方制裁。
她在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公司采訪時宣稱,中方“施壓立陶宛”,是對整個歐盟的攻擊,因此所有成員國應該“協調應對”。歐盟必須采取的行動,包括對中方實施“報復性制裁”,以及對受“中國制裁”影響的立陶宛企業提供財政支持。
立陶宛國家廣播公司在報道中提到,歐洲議會700名議員中,只有40人簽署了這份信。來自立陶宛的歐洲議會議員奧萊卡斯(Juozas Olekas)認爲,這表明歐盟對立陶宛的“支持”遠低于預期。
他聲稱,立陶宛國內對開放“台灣代表處”的決定,沒有做好充足准備:如果進行更多的談判,歐盟方面的支持“更強”。
另一名立陶宛議員奧斯特雷維修斯(Petras Auštrevičius)則尴尬承認:“的確,歐盟層面沒有在討論中國施壓‘立陶宛’一事。”
他聲稱,立陶宛應該更多更多討論“中國施壓”,讓這個問題提上歐盟的官方議程。
但維爾紐斯大學政治學教授維爾皮斯奧斯卡斯(Ramūnas Vilpišauskas)提出,中國現在已經成爲歐盟主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無論是對德國、希臘還是其他中歐國家,中國都“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歐盟必須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持“中國經濟施壓”立陶宛的說法,才能對中國實施報複性制裁。但中方一直以來都強調,沒有阻止過立陶宛商品進入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本月14日稱,歐盟成員國“明確地表達了對立陶宛的聲援”。然而,盡管立陶宛外長一再呼籲歐盟采取進一步的具體行動,但歐盟方面並沒有宣布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