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ealthfirst.
租金收益這麼低喔
真的蠻無感的
|
真的不高阿 因為一般30坪大小的透天厝屋頂每月全部售電收入也才萬元出頭左右
照比例分頂多就千元左右真的很無感,我能想到的好處除了遮陽外(有的人會順便裝浪板)
大概就是一般合約都是訂定20+5年後,配備歸屋主
如果到時設備沒壞的話 按數據大約還有8成的效率
嫌效率低要重新換掉太陽能板跟逆變器費用其實也不貴
引用:
作者tzjzfev.
這東西想一想有多少台電員工家的屋頂有裝,就知道值不值得。
個人感覺綠能在台灣的方向走偏了,政府竟然想用綠能來取代基載能源,
而不是用來削峰填谷,所謂的削峰填谷指的是夏天用電高峰期,
拿綠能來挹注用當時的用電量,降低火力發電的媒及天然氣用量,
進而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
|
值不值得 其實就是看每個人的投資風險報酬接受度,因為以報酬率絕對值3%-6%來看真的不高,而且又要多年後才會回本,一般人看了就卻步了
但如果換個角度以套利角度來算 就相對誘人
以我投資的19.8KW那場為例,若是屋主要自己蓋
那他去以房貸 借105萬 蓋19.8KW太陽能 分20年償還 每月大約本息攤還繳給銀行約5千元,但同時這20年間 屋主每月大約能從台電收到1.2萬,每月相抵後還有超一倍的收益多了近7000元收入,且第21-25年他在房貸已經清償的情況下還能繼續售電給台電多一筆萬元左右收入。
所以目前很高投資比例都是法人 因為它們資金取得成本便宜 用給銀行1%多的資金成本 來套換>4%的光電收益
(法人投資的大型光電場 每度電躉購費率 加乘後4元出頭遠不及一般人20KW以內的屋頂 6-7元左右 所以他們幾乎就是站在套利的角度來投資)
至於能源政策我很認同你講的 雖然太陽能是綠電中相對效率高的
不過數據很明顯的受到天氣影響極劇 不適合拿來當基載能源
但政府將綠能占比定得如此高 完全不符合現有用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