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kouiou
說別人沒揭露低階核廢料的去向,你自己還不是隱藏很多事情沒說,刻意引導方向?(低階核廢料的半衰期跟高階核廢料是不一樣的)
低階核廢料裡最大宗的鈷60之半衰期是5.3年,所以低階核廢料的輻射量大概近百年就衰退到自然背景值了,目前低階核廢料就是放在核能研究所、核一二三廠以及蘭嶼。至於預估數量與實際數量為何對不上。應該是原委會後來有推動"減少產生、減容固化"的關係。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5368
|
我只說我記得的,不隱瞞真相。
(我也希望我全知全能,但是不可能。)
補充說明,臺電關於蘭嶼儲存核廢料說明
檢整重裝增加5千桶,整理一次大概5%消費稅……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0d-ebb0038cf7af
再者,11月的會,黃士修也在,同陣營這數據沒有虎爛吧?
完全沒有吹噓說有核廢料減容剩1/6的技術。(還是這是減容後的!)
(我上面說加核四約96萬桶,還少1萬6。)
引用:
https://e-info.org.tw/node/232832
學者談核廢料技術 「深孔處置」或送國外再處理
李敏預估,若以核四廠兩部機組皆運轉期滿的情況,我國「低階放射性廢棄物」總產量約會有97萬6000桶。至於用過核燃料,目前核一、核二、核三總計有5000噸,數量規模與瑞典、比利時、西班牙相近,而核四若商轉,大約還會再產生3000噸的用過核燃料。
|
昨天在那邊看到?蘭嶼9萬7千桶,1萬1是其他單位製造的。
大約1/10。
你說的鈷60是那邊的?核電廠還是其他的?
通通參在一起,半衰期會一起變一百年就安全下莊?!
低階要放三百年,又不是我定的,你該去問定規則的人吧?
引用:
台電前副總陳布燦則建議,雖然台灣相關的設備與空間不足,但可將小部分用過核燃料送至國外進行「燃料再處理」並回收可用材料,最後剩餘的用過核燃料再配合深孔處置技術處理,整個過程預計可減少十倍的廢料量。「我們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設政治壁障把問題複雜化。」
|
除非臺電外國分公司有黑科技新技術,否則,對於這個舊宣傳,我只說結論
2019年
傳說中「96%可回收」的核燃料,在法國的實際轉換率是10%
「再處理作業最終將會提高廢棄物的總量。」
至於經濟上的收益性,這一點很難去量化。但不論核能產業鏈再怎麼為「再處理作業」策略辯護,他們其實都知道,不管有沒有經過這項回收作業,最終的整體成本花費其實都差不多。
多花錢,又能增加核廢料,真的有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