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台灣情況真的是雲與泥走兩個路線的, 科技以及高技術類這陣子真的是吃香到不行.
(我去年也還不錯, 今年還不曉得, 感覺還可以)
但其餘的未必, 遠的不說, 就講附近的, 台積電要來已經開始排擠效應了, 其它吃電工廠.
的確是有訂單從對岸外溢到台灣, 但很多都想衝這短期一波財富, 沒有打算請新人.
現有人員設備加開就好, 人不要新的, 設備也不要, 買一台要超過10年回收..
為什麼? 因為看到了騰籠換鳥的開章, 5缺是絕對的, 毛利不夠的根本分不到足夠資源.
身為傳產大軍一員, 我也打算這幾年拼命做, 賺夠了就閃人. (賺不夠也得走人)
新蓋工地的確一堆廠房, 特殊需求的, 不同於以往既有的廠房.
馬路大量開挖, 不像以前有些傳產只要電力到位, 其餘挖馬路需求不高.
(都被黑化成髒水高汙染, 其實很多根本用水極少, 髒油/廢料都有回收)
不過這裡不是討論這部分.
我估計, 現在40~60之間可能很多都要轉型困難, 但大時代趨勢不可逆, 這是無解的.
===
飲食服務金融啥的非硬體硬實力, 那我就不曉得了.
工業環境走高度自動化以及網路集中管理, 意思就是說要少用人..
新開發很多整合的設備都是為此需求, 我做了慢性滅亡自己同類人的事情.
但, 大趨勢, 不可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