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段主旨是想在 "排除大眾運輸密度" 的前提下,將大公路主義的 美韓台 與 歐日 等道路規劃較細緻的國家分組比較,以顯示道路規劃的重要性
兩國因大眾運輸完善且城際公路系統較少,被拉掉不放很合理啊. (並無你所述的不可拿來比較參考的意圖)
關於台9線運輸價值重要性我沒異議,但即使以此為前提,此公路經過聚落也該有更細緻的處理,而稍微縮減車道寬度以隔出安全人行道距離絕非做不到的事
其他很多具體工程手法不細述,幾個標題式描述您可先思考看看
1.駕駛速率主要由道路情況決定,比方路寬路況彎度視線等等,故若需因安全等因素需制定速限,應改變道路設計讓駕駛自然減速.
連結為道路速限的制定方式探討,請參考.
https://youtu.be/bglWCuCMSWc
2.該路段速限60,但車道寬是高速公路等級? 照內政部營建署2018研究報告,已說建議60kmh道路,路寬可縮減至3M以免誘發超速,又不會降低明顯流量.
https://myway.cpami.gov.tw/Article/...yaFIg2LbU_i4pGk
3.增加車道無法從根本解決運輸問題,因為車流終究會堵塞到那些無法拓寬的路口,或是尖峰車流終將增加到道路無法負荷為止.
https://youtu.be/RQY6WGOoYis?t=196
連結影片主要描述的是湯普森駁論與公共運輸問題,並不切題,但我想讓您看的是那個12車道公路的影像
4.人總會犯錯,而道路設計應該設法儘量降低錯誤發生時的嚴重程度. 而當道路事故發生時,該去檢討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責任,還是該檢討道路設計是否可改善以避免類似事件重複發生?
https://youtu.be/Ra_0DgnJ1uQ
5.荷蘭的道路三層分級制度簡介
很遺憾暫時找不到--先從缺
6.荷蘭無處不在的人本交通設計,另外可以注意一下,其實他們的市區人口密度與我們其實沒有巨大差異.
(作為參考 阿姆斯特丹4457 台灣參考此頁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A%A6%E8%A1%A8)
https://youtu.be/bAxRYrpbnuA
若您可以基本認同以上幾點論述並真的有耐性看完,我相信您對此案例的道路環境,該有怎樣的改善手法,一定會有與當時和現在的交通部官員們不同的見解吧?
也因為交通部仍在持續堅持的,幾乎來自1960年的美式大公路主義規範,種種錯誤的慢車管理政策(如您提到的機車道)與總總應做未做事項,請恕小弟實在無法為它們鼓掌 orz
(一些例外還是有的,比方說近期的中興新村中正路事件與苗栗頭份中央路改善案例,雖有瑕疵但有向正確方向邁進,這些我很願意鼓掌)
國賠的話題大約包含在4與上述論點中,而我只提醒一下官字兩個口,做為參考,國賠的勝率隨便找的資料107年度已結案178 進協議階段130 1不成立 129駁回 進訴訟48案 勝訴17 駁回30
當然,以上論述無法完全符合台九線此案的狀況,但相信都可廣泛的套用在我國各處的交通問題,該文先簡單提出的這個路寬過寬又缺乏人行道與真正的慢車設施,也確實是隨處可見的現象,該文作者只是剛好以此案例去延伸說明,我覺得並無明顯不當之處.
感謝您看到這, 也感謝有耐心看完資料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