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endry2002
你大概不知道中國團來台灣時
都是大陸人來開的店把錢賺走
當初台北市區承德路我就看到一家專給大陸觀光客買的店
裡頭所謂的台灣名產 全都是我沒看過的品牌
鳳梨酥啥怪牌都有
別把對岸想的那麼美好
以小米這家陸企來說
他會採購台灣IC 但你知道他付款拖多久嗎? 至少半年
別以為大陸人是傻子 生意人在商言商
你若只看台灣跟中國的貿易逆差 你就以為台灣很需要大陸
其實剛好是相反
沒有台灣提供便宜的系統solution 中國人自己也做不出來
能讓中國人自己搞得出來的產品 他早就把台灣廠商換掉
會找台灣人買IC 就是因為CP值最高

|
中國團來台灣一開始應該也不是都是中國團賺走
而是中間有了特產差異化消失後才開始有這種中國式商業鍊
本質應該是本土廠商短視近利把利潤率拉高, 差異化消失後才有人家插手的分
IC部分的話, 如果台灣沒有便宜大碗, 直接買TI產品就好了(實際上大陸其實很多時候也看不上台灣產品....只是這幾年的地緣因素才開始偏好第二第三供應鏈, 不然對岸可是很迷信品牌的)
如果台灣人搞得出和美國差不多的產品價格又便宜, 當然把美國廠換掉
如果本地供應商搞出和台灣差不多的產品, 同樣理由當然也是把台灣廠換掉
所以廠商才要和對岸競爭, 保持提前一代以上的產品競爭力, 並賣給對方減少對方自行研發的動力(怎麼說到了暗黑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