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antasyxxx
多點耐心吧,
眼光別放那麼高、也別帶某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去看,
當作101個女孩的舞台表演就好
大部份的表演本來就不會比線上的韓團好,
因為這節目大部份都是練習生去參加(少部份已出道但沒紅),
實力參差不齊,
而且主打女團養成的真人秀並帶著殘酷的淘汰賽,
所以可以看到女孩的各種風格、反轉、個性、成長和特色(雖然有一部份是節目組編的)
這類型選秀節目本來就是照抄韓國的,
當初甚至請來韓國人協助製作,
這節目的第一季還是直接跟韓國買版權(PRODUCE101系列)
YOUTUBE上有人把這類型節目的主題曲舞台剪在一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62f_9wl9o
|
引用:
作者fantasyxxx
雖然要趕上韓國還要很久,
但是無法否認對岸照抄韓團的成果已慢慢浮現
10個舞台可能有出現一兩個跟韓團一樣的質感
畢竟現代流行樂只要有舞台、有競爭,
就一定會越來越好看、越吸引人,
要不是共產黨搞個限娛令,
說不定五年、十年後會看到有年輕人在"哈中"
|
所謂的眼光別放這麼高∼∼∼
臺灣在地的娛樂作品我這裡就以國語流行歌這個領域為範例好了,因為這個領域,我的累積閱聽量相對比較多一些,
我的國小∼高中階段是在199X世代,這個世代臺灣在地的唱片公司發行並且有拿去當時世代的傳統媒體做宣傳的所謂的「主打歌」單曲,
基本上我沒有少聽過(對了,不要對我考試說要找某某單曲,202X世代,請先自行去google)。
聽了一個十年下來,簡單來說,對於閱聽國語流行歌這件事情,我已經被餵飽了、慣壞了、聽到理所當然了,
也就是說,進入2000年世代、從傳統媒體逐漸轉換成電腦網路媒體閱聽源之後,繼續聽臺灣的國語流行歌的我,
只會想要找比199X世代,在創作內容上還要更細膩、更新穎、更豐富、更能讓我有全新的體驗和感受的國語流行音樂單曲來閱聽。
然而我個人的結論就是,就我的認知,整個200X世代,的確還是有比199X世代的創作內容還要更細膩、更新穎、更豐富、
更有全新的體驗和感受的國語單曲在檯面上發行,只是整個單曲的累積數量「等比級數的『少於』」199X世代。
時間來到201X世代,也的確依舊還是有比199X世代的創作內容還要更細膩、更新穎、更豐富、
更有全新的體驗和感受的國語單曲在檯面上發行,只是整個單曲的累積數量,同樣等比級數的『少於』200X世代。
至少在國語流行音樂這一塊,我真的就是被199X世代在臺灣在地發行的國語流行歌單曲,養到閱聽的「眼光很高」。
我會認為臺灣的創作環境在201X世代,應該要有超越 羅大佑、李宗盛、鄭智化 等人既有作品的新創作品出現才合理。
201X世代的臺灣創作環境,的確出現了就我的認知,能夠跟 羅大佑、李宗盛、鄭智化 等人的既有作品同樣水準,甚至更好的新創單曲出現。
只不過「單曲累積數量」還真的就是等比級數的『少』。(這裡把「等比級數」當成「形容詞」用)
201X世代後半,我開始嘗試透過網路資源盡可能的海量閱聽,號稱純Made in Mainland China的漢語普通話流行音樂主打歌單曲,
我的眼光(標準)有時高有時低,動態調整中,總之試聽到了一個階段,我自己粗估大約聽過了四千隻以上的單曲(這些單曲的發行年份橫跨198X∼2020)。
然後我挑選出約六十隻左右的單曲,我會認為這些單曲的整體詞曲內容所呈現的,跟 羅大佑、李宗盛、鄭智化 等人的作品,
有到很接近同樣水準的,也有超越的。
中國大陸的政治現況(尤其娛樂產業的面向)真的很混亂,一直在變,
我覺得我也很難拿捏中國大陸在漢語普通話流行歌單曲這一塊的未來發展狀況的預估。
我是不知道今天起算一個十年之後,以「我的眼光(標準)」所認為的原創漢語普通話流行音樂主打歌,
會不會從原本的六十支單曲累積到六百支單曲?「如果」中國大陸的「原創單曲」(靠撒錢買來版權的不算)
真的可以被十年後的我挑出將近六百支單曲,那基本上也表示臺灣社會的國語流行音樂這一塊,已經掰掰了!
(別跟我說臺灣閩南語流行歌單曲會完全覆蓋既有的國語歌市場,臺灣閩南語流行歌單曲累積至今,
真的只能算是「偶/不定時 有佳作」而已,基本上也都是靠經典老歌再死撐,我看我這樣的論述又要惹惱一票臺派吉娃娃了)
當然也有可能在十年之後,我東挑西挑,結果中國大陸了不起只有一百首單曲符合我的眼光(標準)。
但臺灣社會若還只是依靠經典老歌在死撐,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
引用:
作者fantasyxxx
歌曲就歌曲哪有什麼不得人心的?
尤其是吸引人的熱門歌曲,
假如請到蔡依林的團隊甚至是國際更頂尖的,
一年出個一張或兩張作品並且強力宣傳及表演,
五年、十年肯定會成功
|
我舉兩個例子,
中國大陸在 198X末有一隻原創搖滾單曲 解承強-九十年代怎麼樣,歌詞描述的是1940~1980之間,
每個十年,中國大陸社會演進的最大綱。
199X世代初,臺灣有搖滾歌手,將這支單曲拿來二次創作出 劉錚 - 太平天國 這支單曲,
歌詞內容描述的是1940~1980之間,臺灣社會演進的最大綱。
這兩支單曲,雖然曲子是同一首,但歌詞論述的內容,我聽了都很有感。
二創填詞完全不比原創來的差。
第二個例子還是老梗,就是日本的AKB48和中國大陸的SNH48,
我在YT看了AKB48原廠的一系列單曲MV,簡單來說,
單曲MV內容AKB48把美少女偶像團體的「整體感覺」該有的都有呈現出來,總之的確認讓我「感受到了」所謂的「偶像美少女」。
然後我再去看中國大陸的SNH48的一系列MV,簡單來說,
SNH48的MV整體內容完全就像是AKB48的「感覺割閹」版本,
我完全感受不到我所認知的美少女偶像的氣息,我只感受到畫虎不成反類犬。
SNH48單曲填詞的部分,整個翻譯味超濃,很不自然。
我看了
--
YOUTUBE上有人把這類型節目的主題曲舞台剪在一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62f_9wl9o
--
之後,我的基礎想法還是沒變。
中國大陸要把那種「感覺」完全複製到「髓」裡去,我會認為他們難以做到。
我推論這可能真的就是「國情不同」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