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OLDHAN
採一次的確不好判斷 是初期還是康復
只能先依照患者自述、接觸史、症狀就醫紀錄判斷
不過看ct值發病日的落點統計 所以如果看到ct 30以上的 較大可能是在康復期
(圖截自 美國紐約張凱銘醫師-新冠肺炎美國經驗)
不過這點我覺得還好 因為只要pcr確診 管你初期還是康復期 都會先隔離在說
隔離中好像會有2-3次pcr檢驗 此時再看變化較準
時間過短做多次時 感覺參考性不大不划算 就像你說的可能會懷疑差異來自採檢位置或動作因素
|
引用:
作者老飛俠
所以才說是盲點,也就是只做一次檢測可能會造成判斷上的不確定性,
所以才需要隔離後一段時間再測,前後比對才比較可能判斷真貌。
|
因此我才覺得PCR為什麼會定在一個讓人覺得一直做會有金錢負擔的價位
柯文哲認為北市疫情幾乎已消滅 考慮取消免費PCR篩檢
引用:
昨天台北市7家醫院共做了1992人次的PCR篩檢,沒有再發現呈現陽性反應者,但做一次PCR就要3000元;台北市光昨天市政府就得吸收600多萬的篩檢成本。而且現在做幾萬個PCR才能抓出1名患者,這種成本不得不納入考慮。
|
明明像對岸可以很便宜
為什麼要笑對岸他們一天要篩好幾次如何的
CT值的變化是動態的
多篩幾次不好嗎?
之前不是有檢驗所說都還有剩餘篩檢量能但送檢量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