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cetyIII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210
引用:
作者DavidCh
是有多常見?

FDA/EMA過去20年批准的人類用重組蛋白疫苗也不過就是E. coli/Yeast/insect cells(baculovirus)/CHO四種平台

高端看起來用的是CHO,一樣是用液相層析純化,當然有機會aggreagtion跟misfolding,renature不完全就是不良率增加/不良反映機率上升

做不到大體量用小體量批量疊加就是增加批間差異的風險,這用什麼平台都躲不掉

"正常"來說不用考慮那些問題,但他們現在就是單批體量上不去,就不是正常的狀況。debug考慮這些問題很奇怪嗎?


而且我要講的是廠內生產品質系統執行面(生產批次/QC批次抽驗/文件紀錄)的問題

跟技術面有啥關係

技術面100分的蛋白你用2L做25次純化就不用分25次跑可以通通混在一起過管柱嗎?



你搞得我好亂

一下又講文件面跟技術面無關,一下又講技術不好製程無法放大


簡言之,文件面人家可以審過,技術面人家先求穩再轉製程,我不覺得現階段有何問題

製成的任何放大都視為變更製程,要重新做完三批次全套VC 你知道這樣做多久嗎?

而且你怎知道人家沒有同步在測放大製程?


當然針對商業行為,小批量沒人要幹的,賺不到錢還要做一堆工,因為這樣搞光是qc取樣就分析就耗掉一堆,更別提這樣會造成要上akta多少次,但那又如何....人家就是螞蟻雄兵的幹,分析會過就能交貨,你在這階段放大一批然後整槽萬一過不了幹嘛呢?


做事不是只有一個方法

老實說Mrna也是運氣好,要是沒這波,光是法規單位安全性的討論還有五年的路要走
舊 2021-08-20, 12:20 AM #5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cetyII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