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詹納研究所不是世界一線大品牌。牛津研究出疫苗後,
英國政府牽猴促成 AZ 合作。
引用: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7...%96%AB%E8%8B%97
歷史編輯
研發編輯
2020年2月,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同意與義大利公司Advent Srl合作,生產第一批用於臨床試驗的候選疫苗[40]。
2020年3月[41][42],為研發計劃提供資助的蓋茨基金會要求牛津大學找一家大型製藥公司合夥,使研發出來的疫苗可以更快生產及上市,該大學於是放棄了先前向任何製藥公司捐贈權利的承諾[43]。英國政府鼓勵牛津大學與英國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合作,而不是與美國默克公司合作。據《華爾街日報》的匿名消息來源稱,英國政府擔心牛津大學的疫苗如果在美國生產,要運到英國使用可能會遇到阻礙。牛津大學和衍生公司的財務考慮也可能是能否達成合作的因素[44][45]。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總監Adrian Hill曾經向《華爾街日報》透露未能與北美地區製藥公司達成協議的原因,是當地藥企一般要求有獨家製作權才會投資生產疫苗,但他不認同製藥公司在全球疫情大爆發時要求有獨家專利並從疫情中謀取暴利,所以他的團隊才會與不同公司商議合作[46]。由於阿斯特捷利康製藥承諾以成本價一劑幾美元出售共同研發的疫苗[47],所以牛津大學最後便與這家英國製藥公司展開合作。
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總監Adrian Hill表示,詹納研究所對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的研究已有20年,曾經進行超過70次臨床試驗,最初是期望可開發出瘧疾疫苗,可惜成效並不顯著,研究所在2014年修改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用於預防中東呼吸症候群,在英國的臨床測試證實安全後,便在2019年12月在沙烏地阿拉伯展開試驗。當2020年初傳出科學家在中國武漢辨識出一種新病毒基因後,研究所便立即嘗試以同一種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測試是否能夠用於這種新病毒[46]。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在3月向6隻獼猴注射牛津大學研發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疫苗,再讓牠們曝露於大量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的環境下,在28日後接種了疫苗的6隻獼猴仍然健康,而其他沒有接種疫苗的獼猴則出現病徵。牛津大學在4月表示臨床試驗需要有6,000人參與,首階段臨床試驗將有約1,000人參與,5月將會開始第二及三階段,包括另外的5,000人[46]。
2020年6月,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確認,由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研發的疫苗的第三階段臨床試驗將於2020年7月開始[48]。
|
2020年5月,AZ 疫苗才開始做2/3期,手腳快的國家組織6月就下單了。
在美國還沒開始做臨床實驗。
引用:
2020年6月,阿斯特捷利康除了向英國國民保健署推出的疫苗接種計劃提供1億劑疫苗外,該公司也與美國Emergent BioSolutions(英語:Emergent BioSolutions)公司簽署了一份8700萬美元的協議,專門為美國市場生產該疫苗。此次交易是川普政府提出的「曲速行動」的一部分,該倡議旨在在2020年底之前開發並快速擴大目標疫苗的生產規模,以供美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接種計劃使用[85]。Catalent(英語:Catalent)將承擔該疫苗的分裝工作[86]。
2020年6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COVAX計劃通過阿斯特捷利康向中低收入國家首次購買了3億劑疫苗[87]。另外,阿斯特捷利康和印度血清研究所達成了許可協議,向包括印度在內的中低收入國家提供10億劑疫苗[88][89]。
2020年6月13日,阿斯特捷利康與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荷蘭聯合組建的包容性疫苗聯盟(Inclusive Vaccines Alliance)達成協議,向所有歐盟成員國提供多達4億劑[90][91][92]。之後,歐盟執委會代表整個歐盟接手了談判,並於8月底簽署了一項協議[93][94][95]。
2020年8月,阿斯特捷利康同意以12億美元的價格向美國提供3億劑疫苗,即每劑疫苗僅4美元。阿斯特捷利康的一位發言人說,這筆資金還包括開發和臨床測試[96]。阿斯特捷利康還與墨西哥、阿根廷政府達成了一項技術轉讓協議,並同意生產至少4億劑藥物,以確保在整個拉丁美洲分發。其疫苗有效成分將在阿根廷生產,之後運送到墨西哥完成分發[97]。
|
BNT 公司也不是世界一線大品牌,研發成功後,輝瑞插一腳合作。
AZ / 英國、BNT / 德國,兩國政府都是投入至少幾十億台幣圖利廠商來協助研發,美國 OWS 大灑幣也投入很多。
(經費給了,趕快研發,如果失敗也不用還,算不算圖利廠商?)
台灣研發的疫苗,政府資助多少?只看到鄉民一直插刀唱衰。
台灣政府要是像外國政府一樣大灑幣圖利廠商來協助研發,那大概又要發動鄉民包圍總統府了?!
在野黨一定跟撿到槍一樣,天天開心!
去年至今,全世界各國,計有300種以上疫苗研發,目前還有30幾種在做1/2/3期,今天成功不就那幾種?
研發疫苗有100%成功的?(這數字在哪裡看到,我也忘了,也可能記錯。)
世界一流大公司輝瑞、Merck and IAVI 研發的都沒有成功。
去年7月,Sanofi and GlaxoSmithKline VAT00008疫苗,英國下單6000萬劑,美國OWS 21億鎂下單1億劑,
一拖再拖,今年5月27開始做3期,現在還不知道疫苗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