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比較焦慮,
依我們各方面的發展,
為什麼這階段我們反而是疫苗的受贈者,而不是疫苗贈與者,
所以才有【反思一】提出。
至於反【反思三】中,
各種言論感覺都是很戲謔,
不管是用詞出現『舉國歡騰』、『乞丐』、
『小弟、爸爸、哥哥』等....
但『乞丐』這段特別被放大了....
----------------------------------------------
下面這段也只有B心中會出現『乞丐』這個概念吧...
T向老友A借錢,
說現在社會不公賺不到錢...
B友聽聞不以為然,
認為T沒有窮盡一切努力手段去賺錢,
認為這樣的行為會像乞丐了...
B認為互助沒錯,
但在自己的價值觀中,
能不麻煩人是最基本,
但有能力就去幫別人也是基本。
B一直告訴自己:
一定要窮盡努力作一個有能力給予幫助的人。
----------------------------------------------------------
【反思一】為什麼我們是疫苗的受贈者,而不是疫苗贈與者
1.我們高估生技能力,國產開發進度慢?
2.我們採購不彰,因國際缺貨且遭阻撓?
3.我們錯失先機,忽略代工可行性?
4.太過依賴COVAX平台?
5.我們錯估疫情居然會提前在台蔓延?
【反思三】相關後續話題性言論
1.報紙:現任議員表示,超前部署竟讓台灣淪為『疫苗乞丐』
2.新聞台:收到美國疫苗舉國歡騰之際,柯市長竟說『當你小弟給點安家費也應該』
3.YOUTUBE:前立委說『謝謝美國爸爸、日本哥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