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arstorm-5
lif 兄, 另外請教一個問題.
我曉得用外接電源給筆電充電會發熱, 外接電源發熱.
但理論上不是中間過程最熱(累積+輸出電流), 之後會溫和下來(最後%數降速?)
目前用到現在都是最後最熱.
請問是哪裡要注意? 譬如筆電方面設定? 還是外接電源要換?
我先在不太敢離開, 當外接電源給筆電充電的時候.
|
我實際上在這塊只做電路架構開發, 和看過比較多的客戶怎麼搞
你的問題是可以解釋的
放電過程中cell的電壓下降, 但是設計上我們輸出電壓是透過switching power, 定電壓
電流充到筆電假設是恆定值
假設輸出電壓是20V, 2A
初期的放電電壓可能是4.2*2=8.6, 後期的放電電壓可能是3.7*2=7.4V
電壓轉換效率假設為90%, 那初期的放電電流是5.16A, 後期的放電電流是6A
發熱是跟著電流平方比, 假設初期的放電發熱是1單位, 後期的放電發熱量會是1.35單位
基本上就是後期放電因為電池壓降的關係會多出35%的發熱功率, 發熱功率要根據電路板迴路內阻和電池內阻來看
外接電源給筆電充電使用者能掌握最重要的關鍵應該是總容量和厚度
除了這個以外基本上沒甚麼好顧的, 總容量可以保證每個電池放電的C數相對來說是低的, 厚度則是如果碰到鋰聚合物電池的時候, 太薄的電池可能會導致半透膜距離不夠可能會戳穿爆炸
--
放電迴路有些有特殊設計的甚至可以高電壓放電的時候改變電池的串聯狀況(從原本2個串流變成4個從而達到降低電流發熱的效果), 但這也不是一般使用者會看到的
一般來說switching power在5倍升壓範圍內效率都很高, 超過....應該就會有虛標問題
大陸元件其實效率"這兩三年"也做很好了, 和TI這類產品最大差異應該是靜態電流量還是比較大, 但是對一般應用應該是不影響(對於特殊的手持裝置就有影響了, 1uA和100uA的差異會導致手機或是手錶裝置的睡眠時間有很大的影響, 一般應用則是基本上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