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字型應用實務上的學理依據,字型學裡面其實都有探討,所以真的不是雞同鴨講。
日韓文漢字常被使用的原因是他們在這塊領域起步早且整體完成度高,另一方面就是文化強勢。
字型是拿來用的;在數位時代它回應實際運用面的演化速度遠高於過往,而且往往有所本。欣賞樓主的決心毅力,不過還是勸你可以從學理面出發,去觀察欣賞這領域中更多的美妙奧義。
引用:
作者FLYFLY4
我古早印象中的PCDVD網路討論串,
美國高速公路字型也是改過去幾年後被累積抱怨,然後又改回來這樣。
美工的重點就是要吸引注意力,然而在臺灣社會環境的印刷文件或海報或路邊招牌,
使用的字型款式也還不都是那幾套,其實同質性也滿高的,
反正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心態,不是日文漢字就是韓文漢字,
就漢字筆畫而言,至少我個人開車或騎車或行走在臺灣社會都市的馬路上的視覺經驗,
我真的不覺得 招牌、路牌的用字遠距離視別度的問題 會有多少差異。
我只覺得怎麼都跟我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到的都不太一樣,
那到底是公家機關在呼嚨我,還是商家在呼嚨我?
最典型的老梗例子,馬路上的地面漆字「慢」,豎心旁,被改造筆畫成一橫兩豎,
而非教育部規範的三豎畫,我不覺得變造筆畫能幫助到我辨識,
我只會認為因為筆畫的改造而成生一瞬間的狐疑而產生分心。
對我來說,大馬路地面漆字,用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