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惡蟲
當初因為BNT要求的冷鍵能力較高,所以指揮中心考量可能負擔較重,又不清楚BNT的效果如何,才不敢押重注在BNT上。
後來你也提了,BNT證明效果好,我國想要直接買,但是原廠不願意賣。
或許我國在爭取疫苗上過去不夠積極,但是從來不是不願意去投資在疫苗上,而是多方考量的結果。
畢竟如果最初BNT就下訂三千萬劑,萬一打BNT有嚴重後遺症,那結果還不是一樣被罵慘?所以當時是採行了最保險的作法,可惜現實太多東西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病毒疫情也沒辦法如願控制,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
一個三立的新聞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45265
BNT疫苗破局!陳時中還原關鍵:嘆新聞稿不能用「我國」
裡面有一段是這樣的
陳時中說,在1月7日對外揭露訊息限制上,雙方要求互相交換意見,
我方也提供了新聞稿,不過在1月8日時我們照BNT要求,
將新聞稿中英文草案內容修正,當下他們也說沒意見。
不過,同樣的在1月8日當天四個多至五個鐘頭過後,BNT來函,
強烈建議本署調整中文版新聞稿之「我國」兩字,
我們立刻因應他們的要求,不到一天的時間調整之「我國」為「台灣」
,從那個時間起,BNT持續表示就新聞稿內容說要再討論,直
到1月15日後來表示因重新評估全球疫苗供應量及調整時程,
簽約時間將延後數週。
最後那一行
直到1月15日後來表示因重新評估全球疫苗供應量及調整時程,
簽約時間將延後數週。
再配合到目前為止政府在疫苗上的態度
我推論,那個時間點,又或者去年9月開始
政府就已經打定主意,要全力賭國產疫苗
所以1月初這筆跟BNT的談判,可能是買太少
BNT方面覺得接你的單不如去接其他大國的單
加上台灣原本就是在上海復星的銷售地區
你把我國調整成台灣,搞不好BNT突然發現台灣不是該找復星嗎?
所以最後破局我覺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