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oodpig
這些都是上帝視角的後話了
....
|
並不是這樣
難道輝瑞就有上帝視角?
他們什麼時候投資跟德國BNT合作的
早在2018年就開始,哪時新冠連影都沒有
為什麼輝瑞眼光這麼精準? 認為mRNA技術會成功?
哪上海復星又是另一個上帝視角?
復星是去年3月就看中輝瑞,投資二千萬美元成為股東及買下大中華代理
注意3月時德國BNT新冠疫苗連第一期臨床都還沒開始
如果德國BNT失敗,大家投下的錢就打水漂
再來到4月份,新加坡成立疫苗專家小組負責採購疫苗..
下面有兩個月前的報導,參考一下新加坡是如何採購疫曲
這才叫做超前部署
引用:
比台灣更小 新加坡和以色列做對了這7件事 成為疫苗大戰贏家
2021/02/04
1.啟動時間早
早在去年4月,新加坡就開始佈局疫苗的採購。新加坡之所以能夠這麼快,是因為移工引爆疫情危機的打擊。
去年3月底,移工宿舍爆發群聚感染,短短一週就有近2萬人被隔離,每天確診病例屢創新高,一度日增1千4百例。
2.成立專責小組
台灣的疫情控制、疫苗採購,全都集中在衛福部長陳時中領導的疫情指揮中心,而新加坡的疫苗採購,是成立專責小組。
移工引爆的疫情大爆發,促使新加坡一邊緊急宣布阻斷措施,同時成立專家小組,展開新冠疫苗的採購計劃。
「那時很緊張,我們意識到疫情對新加坡的衝擊會很嚴重,」曾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醫研究委員會執行長的席特(Benjamin Seet)指出。他帶領的疫苗專家小組,任務只有一項,就是確保國民在需要用疫苗時,就要有得用。「只要疫苗有效、而且可以用,新加坡必須馬上就要拿得到貨。」(推薦閱讀:全球疫苗分配不均歷史重演 台灣也難競爭)
3.為全民健康,肯賭肯砸大錢
疫苗專家小組有18名成員,成軍2個月後(去年6月),就完成第一筆疫苗採購案,當時成交的莫德納疫苗才剛進入人體試驗。還沒看到疫苗效果就下訂,不擔心風險嗎?
席特說,這如同下賭注,翻牌後才知道結果。在疫情擴大的威脅下,只能先求有。
4.採購新冠疫苗,不管研發成不成功,先付錢下訂再說:
新冠疫苗的研發,無法比照一般疫苗的流程和時間,試驗結果有著極高的不確定性。因此藥廠的市場口碑與研發實力,就成了挑選疫苗產品的重要依據。
席特的專家小組針對40多家國際藥廠的疫苗進行篩選。無論是傳統的病毒疫苗或是新研發的mRNA疫苗,都在候選名單內。一旦疫苗被列入清單,就會預付藥廠部分款項。
5.像買預售屋,按進程付錢:
新加坡和藥廠的交易,採取隨著疫苗試驗的進展,分段付錢。一旦疫苗試驗結果不如預期,甚至被迫中止,預付的款項無法拿回,就當把錢丟掉水裡,願賭服輸。但只有下訂的藥廠研發成功,就能確保新加坡可提早拿到疫苗。因此當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傳出有效保護力達到95%的捷報,席特和小組成員都鬆了一口氣,有種「押對寶」的驚喜。
6.找對窗口挑疫苗、評估研發計劃、勘察疫苗廠區
人口是新加坡4倍的台灣,採購疫苗的預算是115億,而新加坡編列的疫苗採購預算,高達209億元新台幣,所採購的品牌包括輝瑞、莫德納,和中國科興生技等。為了精準挑對疫苗,新加坡動用國家和企業資源,協助專家小組逐一找到可以和藥廠進行對話的人脈。例如考慮選購莫德納疫苗之前,先透過一名新加坡歸國學者,與莫德納創辦人蘭吉教授(Robert Langer)聯繫,蘭吉正是該名學者攻讀博士後研究時的指導教授。
「只要找對窗口,就有了成交的機會。」席特說,專家小組在幾個月的時間讀完好幾千頁的疫苗研發報告,再和藥廠展開協商。在簽訂保密協議後,專家小組就逐一和實際參與疫苗研發的計畫主持人、科學家、以及疫苗前期與臨床試驗的負責人對談,盡可能掌握疫苗效用與副作用等資訊。
新加坡主管衛生醫療產品的衛生科學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也會因應專家小組的需求,派專人檢視藥廠廠區,確保疫苗生產的流程安全無虞。(推薦閱讀:台灣新冠疫苗最快3月到貨,5張圖看懂疫苗怎麼做)
7.敢破敢立,破除官僚體制採購流程,專責小組全權議約
在新冠疫情的推波助瀾下,疫苗交易也出現新模式。席特說,多數藥廠都沒有銷售過尚在試驗階段的疫苗,新加坡的專家小組從議約到政府核准使用授權協議等流程,都大幅縮短時間。以簽署協議來說,如果按照過去新加坡政府的流程,至少需要2週,現在1天就搞定。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