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超軼絕塵
方艙並不用一大票醫護在那邊
方艙是用來集中管理輕症、無症狀的
只需要有應變突發成重症的甚至只是送往大醫院急診、緊急應變中心的交通處理好就好了
方艙的作用本就是避免大醫院等醫療院所被這堆確診者但非需緊急處理的把醫療量能弄爆
台灣不適合方艙的真正原因是
1.我們不想反過來學中國大丟臉
2.專制政權的強制集中處置方式讓深度民主化的國民不快
現在讓一大票無症狀 輕症的家裡蹲只能盼望素質都超高別偷跑出去
|
不用一大票醫護,那就是還是需要醫護,對吧?
臺北市原來277人共享一個醫生,新北市795人共享一個醫生。
(不分科別)
所以假設蓋一間方艙,
你要抽調什麼醫生過去?
幾個人共享一個醫生?
(795人配一個?骨科還是眼科還是小兒科婦產科?
還是現在緊繃的胸腔科?平均一個人看1分鐘,就要13個小時…
還是全程都不需要看醫生?)
配套護理師?
醫療行政人員?
大醫院都在追求利潤最大化,人力有效運用(就是操),
那個醫院會養閒人?
超前部署,就必須要提前養一堆閒人,疫情不爆,醫院
虧損就要倒閉了,股東都是佛心的嗎?政府出多少錢
才夠補貼幾千上萬醫療人力資源?疫情過去可以不敬禮解散?
醫療人力資源撥給方艙,勢必要擠佔現有分配部門資源。
一個人不可能影分身當2、3、4個人用。
誰科別比較不重要,(不會馬上死,就忍一忍?)就派去方艙?
那就不會是專門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