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說法 才有問題吧
台灣在這波爆發以前 國內都處於安全的狀態
要維持整個經濟活動跟正常生活 最簡單的方式就守住邊境 守到疫苗達到群體免疫
用最小的犧牲 達到最大的效益 忍住一小部分人的不便 一小部分行業的損失 換取台灣整體的經濟跟安全
所以有很大的聲音在要求入境檢疫要從嚴 居檢+入境篩檢 是最好做的但是我們不做
要賭無症狀者不會傳播
英國變種及某些國家大爆發 他國紛紛禁止入境時 我們也不做
要賭不會進來
長榮機師染疫到處亂跑後 大家發現機組人員5天檢疫期太短 自主健康管理完全無監督機制形同虛設時
我們繼續賭 甚至5天放寬到3天,然後自主健康管理一樣繼續沒人監督
賭久了 運氣終究會用完的
引用:
作者n5688
你錯了 各國的防疫都是一樣的思維 能守得住 就稍微放鬆
例如5+9變成3+11 或開放一些如職棒活動
遇到大爆發 或之前明顯徵兆(那是真的看出來的統計數據 不是什麼某專家猜測)
就緊縮社會管制政策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管制行為本來就"違背人性與經濟生活" 不可能長久
就像把你雙手綁著你就不會幹壞事 那每個人都綁起來就沒犯罪了?
越嚴理論上越有效 但管制的同時 你的經濟活動限制也越大
例如商場不得營運或只能留幾成客人 那麼生意自然一落千丈
每天要現金過活的小市民 你要他們怎辦? 今天飯吃一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