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LYFLY4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老梗再提:

雞蛋裡挑個骨頭,這裡會推薦使用區分得相對更精準一些的詞彙,

臺灣社會 > 國字(傳統紙本時代)> 正體字(電腦數位化時代)。
中國大陸 > 簡化字 (早年規範) > 繁體字(近二十多年來新增的)。

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
https://www.doe.gov.taipei/Traditio...215934F4589BB70

中共規範的簡化字不光只是美感問題,更破壞了傳統中文漢字的造字邏輯和識字直觀。

中共在近二十年新增了 國標碼(GB18030)規範,內容簡單籠統來說,
就是把臺灣的正體字拿去二創改部分字的筆畫和筆順,
然後民間也把 國標碼(GB18030)俗稱為繁體字。
這樣其實會造成混淆,所謂的「繁體字」到底是 中共的國標碼(GB18030)?
還是中華民國教育部規範筆畫的國字?
畢竟兩者的筆畫規範是「有差異的」。
對照表:
http://unicode.org/charts/PDF/U4E00.pdf

早些年,我也是差不多先生樣那認為中文反正看得懂就好了,
但是當我自己開始編寫一些基礎國語文相關的懶人包素材之後,
我發現有差了,「相對精準的用字遣詞」很重要,
雖然我自己也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精準用字遣詞,
但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能做到多少算多少。
我一直認為,像是 閨蜜、視頻、激光 這類的詞彙,
就是典型的差不多先生加指鹿為馬加自以為是。

臺灣社會至少在流行文化面向,其實也有在那邊「自以為是」的現象,
有某些演藝圈的表演者和Youtuber,會「自以為就是潮」的把四聲的「偽(ㄨㄟˋ)娘」,
唸成三聲的「偽(ㄨㄟˇ)娘」,說真的有夠難聽,乍聽之下就像是「陽痿的娘」。

人與人溝通很多第一時間不必要的誤會,
就是因為這些差不多先生加指鹿為馬加自以為是的用字遣詞所導致的。

引用:
作者Earstorm-5
中文看得懂就好了, 連這個都要貼標籤何必? 反正都學都了解, 有什麼不好?
我手頭上好幾本書都是對岸翻譯的, 然後轉中文才販售, 原文有韓文也有英文~
可能太冷門, 或是對岸的譯者動作比較快, 或者他們人數比較多.

不要被其思想鼓舞, 但不要因地方性用詞不同而偏見.

.. 不會因為是對岸譯者的原因, 以後連買書都會有書禁吧? 還是杞人憂天了?

最近買柏類, 沉香, 也都是中國的材料.
如果自認台灣是國家, 就以國對國來看待.
然後不要攻擊別人的中文用詞, 以及貼標籤.
很多台語式中文, 日文式中文.
就大熔爐, 通通能懂最好.

連對岸什麼詞什麼時候爆紅都搞得一清二楚, 然後拿來怨恨, 有必要嗎?


引用:
作者Earstorm-5
OK, 丟黑名單就更平了, 知識就是知識, 用什麼語言寫, 我沒意見, 能讀懂就好.

你沒腦袋能理解這個, 我不意外. 簡中太多字沒有美感, 無法體現繁體字的意境~
你不懂, 只會對立, 那無法對談.

PS. 上面寫錯, 轉繁中, 寫成轉中文~
舊 2021-05-07, 01:43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LYFLY4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