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反美是工作, 赴美是生活。
除了少數, 民國四大家族在逃離共產中國以後,
第一志願都是去美國。

老蔣拿了多少美援?
小蔣十大建設也是靠美援建立的基礎。
花光美援以後再來反美, 會不會太靠背?

1951年開始, 每年一億美元, 15年14.8億美元。
冷戰時期對台軍事援助42億美元。
(大多是二戰裁減下的船艦及新開發待驗證的噴射機)
這些美援直到2004年才還清。

引用: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2568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對日本抗戰時,美援便已開始,持續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在南京還成立了美援運用委員會。不過,戰後美國繼續慷慨相挺並非臺灣政府得道多助,乃因北韓搶在中共犯臺之前於 1950 年引爆韓戰。美國參戰之外,也在東亞築起一道高牆防堵赤色洪流,本要被美國「棄養」的臺灣正處於戰略中心位置,因而成為美國極力扶持的小老弟。美國國會於 1951 年 10 月 10 日通過《1951 年共同安全法案》,對臺灣正式提供大量及持續的多項援助,宛如是中華民國政府收過的最貴重國慶禮物。
引用:
1951 到 1965 年的美援期間,臺灣政府有 11 億美元的財政赤字,高達 14.8 億美元的援助正是雪中送炭。

美國的經濟援助,先是平抑臺灣戰後初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並紓解外匯短缺的困境,後來也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幕後推手。在水利、電力、通訊、交通等各種基礎建設上,除了資金援助,也進行技術合作和移轉。美援 15 年讓體弱的臺灣開始長骨轉大人,1960 年代末開啟的一連串經濟奇蹟,可謂這段補血養氣造就的身強體健。

引用:
不讓美援專美於民心,國民黨政府也需要在文宣上扳回面子。以中橫公路為例,國民黨總稱之為「政績」,歸功於蔣經國與榮民;但事實上中橫也是美國軍援中軍用道路計劃之一,從 1956 年動工耗時近 4 年期間,營造經費、主要技術人員與機材皆來自美國軍援。

美國援助臺灣亦非含仁懷義,國家利益永遠是最主要的動機。拉長時間的軸線,這也是對臺灣的長期投資。美援除了影響臺灣經濟、軍事、技術、文化,也間接鞏固國民黨的一黨專政,而臺灣對美國的依賴與忠誠像是這項投資的巨大紅利。

舊 2021-04-27, 08:33 P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