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aniceperson
每次到銀行都聽到理專在推投資外幣
從人民幣開始,永遠都是說以後會是人民幣的天下
結果從5.3一路跌倒4.1多,現在漲回4.3
歐元,歐盟成立後,又開始推歐元,結果也是一路下跌
美元,號稱萬年強勢,川普亂硬鈔票,也是跌
買的時候,被銀行賺一次匯差
賣的時候,也要被賺一次手續費
投資人中間到底賺了多少? 能賺多少?
賣人民幣2萬,銀行要收手續費600RMB
賺到之前的利息,但是賠了下跌,又給了手續費
還有賺頭嗎?
|
應該說, 檢視自己過去的決策, 為什麼買, 為什麼當下覺得未來會賺, 沒賺到的原因是為什麼? 檢討與修正, 才會跳脫這個循環, 賭一項資產的漲跌是需要運氣與眼光的.
如果沒有實際用到外幣的需求, 買穩定型的股票, 長期獲利是會比貨幣佳的(不計入那些利率超高國家).
或是將眼光放在跌多的貨幣, 買入相關復甦產業的股票或基金, 未來1~3年應該就能達成景氣完全復甦, 有機會享有或匯差與價差的獲利.
和碩童子賢:沒有川普發動貿易戰 中國也會喪失世界工廠地位
群體免疫有先後 看好美國價值與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