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近很夯的選取top 1%表現股票之類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只是我很好奇, 一開始這類的存在或許有利可圖, 但如果這麼多間都做同樣的事情?
那就變成這麼多間競爭彼此反應速度, 假設他們都有能力且資源去跟上股市改變.
雖說這類商品取代了人們自己去判斷股市, 找適合股票的麻煩.
台灣叫做0050, 0056?
但其實這類東西的表現真的就相對風險比較小嗎?
且不論股市表現, 這類的就我目前, 也是有理專丟過來.
手續/經理/保管費基本上.. 我認為他們表現要很好很好才有效果.
當然, 提出疑慮的時候, 他們也說明了是分散不同產業(至少都4個以上).
但以最近股市表現而言, 目前好看的成績單, 我心裡有點打折.
站在風頭上, 豬也會飛..
當然, 理專的美貌依然
===
這應該算股票範圍內了吧? 不要噹我不碰也來嘴了, 畢竟總是要步入被動收入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