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DSKING
就是因為時間不夠剎停,有人駐守或有預警系統也一樣
根據事故列車行車路線,從和仁隧道出來後會經過彎道,再行駛一小段直線就進入事故地點清水隧道,台鐵估算,和仁隧道至清水隧道間約二八七公尺,但距離撞車地點更僅二五○公尺,依照太魯閣號行車時速一三○公里計算,即使司機一出隧道就看到工程車,全程只有六點九秒可以反應和煞停。
台鐵說,實際在彎道上可能看不到工程車,等於反應時間根本不到六點九秒。且太魯閣號時速一三○公里,就算駕駛一出和仁隧道就看到工程車且當場踩煞車,也需要十六點六秒才能將列車煞停。
而且那個年代北迴線還沒電氣化你們擋下那台自強應該還是柴聯車,不僅速度不同(柴聯自強號最高110Km/h,電聯自強和太魯閣一樣130Km/h)
速度不同剎停所需時間就不同,只有兩個相同,人命和勇氣可佳
|
如您所講確實沒錯,火車要煞停反應時間需要很長的距離。
我們當時所能做的就只有時間差。如果工程車掉落跟火車到達出事地點有個5分
或許我們就能擋住火車。至少很有可能衝擊到工程車也不會高速直接撞擊上。
因為火車是南下是先經過和仁隧道(和仁隧道我記得好像是2000多公尺)
可以先打上紅燈讓司機煞停。我看新聞好像也報導是工程車先掉落,後來火車才撞擊上。
就不知道工程車掉落跟火車撞擊這中間到底是相差了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