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29
這一串很不錯, 我剛好是這個系所畢業的, 都市與人口規劃.
現況在數十年前就有預見了, 主要集中於2個問題, 先不討論細節(譬如貿易與競爭優勢).
跨種族的把問題共通點找出來解決.

當時我只是大學生, 那時候北美很喜歡舉辦教授們集中到一間學校做一個專題的學術討論.
(學校輪流舉辦)

1. 一個沒有淘汰制的社會是有問題的.
其實這不用解釋太深入, 因為看台灣的大學制基本上就曉得了.
然後從尾端, 看世界先進國家的人口老化問題也就曉得另一部份.
汰換是一個很重要的循環, 有限資源裡面如果汰換漸漸停滯, 問題就會產生.
其中一個就是順風車問題. (等有興趣再來多說一些, 有些人也無須解釋就明白了)

這裡不是教人做壞人, 而是說不要過度保護, 該放手就要放手.

2. 部分資源絕對不能私有化 (土地, 水, 電... 等)
這其實才是財富分配的主因!!! 你說盛極一時的企業賺錢, 但會不會有衰弱的一天? 會.
技術走錯路, 裡面的勞動力自然就會流去其它企業, 其它地區, 這沒問題.

但! 有些資源是非常有限, 無法流通的, 這種的絕對不能私有化!
水電, 對於台灣人不好理解, 世界上應該是真握有水電權的地區或國家.
但房地產問題, 這就無需我解釋了吧? 這種近乎掌握後無敵永世的資產.
以此類推這部分.

===

其實核心中旨就是把所有都化為: "暫時的, 能夠輪替的, 有漲有消, 有循環, 流動的"

===

說不定美國現在百病叢生, 也就是老大太久了

===

以上都是建立了4年人口過程的數學計算模型的.

===

記得當時總共有4~5個主張, 除了上面那個以外, 我最推崇其中一個主張要有"缺."
雖然他們英文是說"necessity, 必要性." 但翻譯不是直翻, 以中文而言內容是要有缺.
反過來說就是不能飽和.

等於是上面寫的主張的進階版(我個人認為), 除了有輪替外, 而且要產生缺口.
這樣人就可以有容身之處, 不同的人可以重新嘗試不同的定位 (或者機會) allocation.

===

不過數十年後最發達的是新社會主義, 不論是歐洲還是美國, 也包括中國, 實施的都是.
=> 社會福利安全網的大鍋飯.

其實這些並不是全然很糟糕的, 有些是短暫時間的必要解決方法, 只是簡單易行變得很常用.

譬如發錢簡單? 還是重新訓練人口以及遷移人口簡單? 這不用我多說了吧~

越愛發錢解決, 基本上就是越差的思考者.
舊 2021-04-01, 06:12 AM #6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現在在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