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MiLEAhPaiN
民意就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這裡沒有人能代表民意,
除非你有辦法取得2300萬人的民調,不然何來民意?
既然你沒辦法取得大多數人想法,那就是扣帽子阿,有什麼疑問?
|
老梗再提,2018臺灣的十個公投題目,在公投之前我觀察網路輿論,
在和自己的資訊累績經驗做交叉比較,我發現我自己的十個選擇,
跟我觀察到的網路風向,有相異。最終我決定投下我自己的選擇,
不去跟隨我所觀察到的網路風向。
公投結束之後我去查閱中選會網站的統計,
我發現十個題目「我自己的選擇」的票數「全部都在」「相對多數」的一方
(而且其中多個題目還是「絕對多數」票)。
之前我觀察到的「網路風向」,票數全都在相對少數的一方。
自此我心裡有了一個底,當「網路風向」把自身群體的意見吹噓成看似絕大多數人的意見時,
其實他們實質上就是相對極少數。
而我自此很有自信的認為自己的「社會議題」觀點論述,就「大方向」而言,
確實代表著臺灣社會「絕大多數」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