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n5688
普篩不能做的問題是很科學的:
你實際染病率遠低於誤判率 大部份"陽性反應" 都是"偽陽性"
你的醫療體系 會為了這堆"偽陽性"搞得雞犬不寧~
如果驗到"陽性" 你不處理 那麼跟直接隔離有什麼差別?
若要處理 請問你要怎做? 開始隔離 然後二採三採四採
整個過程要一個禮拜 來確認這個"偽陽" 你知道消耗多少醫療資源?
每一次檢驗就要6千元以上花費 錢是這樣撒的嗎?
像現在台灣一天入境1500人左右 (還不到返鄉潮前)
你一天就要900萬來應付普篩 然後篩驗的結果並不能證明什麼
因為一個確診從來不是一次就可以解決的 沒看到最近確診者直到4採才算數?
所以不只是台灣 包括全世界 都是採取14天隔離檢疫處理
為什麼這樣? 因為就算是疫情最嚴重國家入境 大部份人也都是正常的
你哪來這麼多資源通通普篩處理? 德國一開始也...
|
你能不能寫簡短一點, 請寫重點,你寫太多我就不看:
所謂普篩, 有兩種
1. 有沒有病, 2. 有沒有抗體
1. 有沒有病, (RT-PCR, 有病無病的篩檢), 大約就是入境的, 是否每一個都篩:
你若反對普篩, 結果你現在規定每個入境都要拿陰性證明, 那不就相同,
你還振振有詞, 實際已經自己打臉
2. 我樓上所謂普篩, 是篩有無抗體, 看是否早已染過病, 如果普遍染過病就不怕了,
以前H1N1, 台灣人死傷及輕微, 尤其老人很少染病, 後來檢驗台灣人普遍有抗體
不普篩有其優點, 普篩也有其優點
都其優缺點, 不必瞎捧或瞎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