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一本...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000027439/
不該被遺忘的科學故事
1931年8月12日那天,紐西蘭農民巴克利登上了當地報紙的頭條。他幹了什麼好事?嚴格說起來,他什麼也沒做。是他的褲子讓他聲名大噪。前一分鐘那條褲子還完全無害的掛在火爐前面烘乾,接著就爆發一聲巨響還有一團火球。農夫巴克利的褲子爆炸了。巴克利是褲子爆炸風潮早期的受害人,這種事件隨後變得四處可聞。紐西蘭各地都有工作褲爆炸和人們臀部著火的報導。巴克利還算幸運:褲子爆炸時他沒穿在身上。
如果你從未聽說過農夫巴克利和差點讓他沒命的褲子,那你並不孤單。這個事件很快就變得默默無聞,就我們所知,這件事從未收錄在任何講述科學史的典籍裡。不過在《新科學人》雜誌中,我們認為巴克利的褲子值得深入報導。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則有益的故事,這個實例描述了本意是改善人類生活和生計的科學發展,有時反而會放火,在這個案例中還真的燒起來了。一般常見的誤解就是,科學與技術發展是沿一條筆直而狹窄的道路前進,由一座里程碑通往下一座;這則故事在對抗這個誤解上,提供了微小但獨到的助力。
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從不是如此。認識和改變我們居住世界的任務,絕非直截了當。對我們今日倚賴的科學觀念和技術發展過程,最好的形容就是雜亂無章。有一個聰明的點子,不見得下一個點子也同樣聰明,一項突破並不代表下一個突破會順理成章的到來。理解的過程是迂迴曲折的,偶爾會走進死巷,而且常常就此不見天日。雖然說起來令人洩氣,但致力於推動科學技術超越已知極限的人,並不只是想追求名聲、快樂於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或在歷史上留下一筆。而是有更基本的衝動在背後運作,有些人的出發點是貪念或商業算計,另一些人則是因執念而走火入魔,還有些人只是一時興起或沈溺於自己的怪癖。
牛頓或許相信站在巨人肩上可以讓他看得更遠,不過巨人是很稀少的。我們得到的知識,大多都是經由不那麼知名的前人,以緩慢、沈悶的努力累積建構而來的。當然歷史上不乏聰明、有洞見甚至充滿勇氣的科學家,提出充滿想像力和巧妙的點子。但科學史上也充斥著淘金者、騙徒等精采角色,而且我們敢說,必定還有不少瘋子,他們提出的點子不但徒勞無功,還可能讓科學開倒車或甚至造成傷害。因此為了端正視聽,我們希望向你介紹在創造歷史上也出過力的一些陌生人物與事件。
儘管我們十分尊崇牛頓和達爾文等大科學家,但我們覺得將所有注意力投射在這些天才和他們的成就上是不公平的。他們已經享有好幾世紀的盛名了。《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收錄了一系列的人物與事件,這些故事首見於《新科學人》最受歡迎的通俗歷史故事專欄;這個專欄是獻給那些隱沒於歷史中,但不該被遺忘的人。因此,你不會看到本書提到牛頓的蘋果或達爾文的雀鳥,不過你會知道農夫巴克利的褲子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