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引用:
作者BALA
其實要看
像公司最近要採買高階示波器
美金報價的產品就價錢直直落
一切好商量

台灣企業沒有那麼不中用
台幣美金匯率最低檔是在25上下
目前還沒到


當然不同類型的公司會有差, 我都是在比較基礎工業類打混, 敏感的是廠設&材料(接近原料).

此外, 我建議可以用一個指標來看整體, 就是稅收, 台灣的稅收型態很集中在企業&個人稅.
像是房地產, 股市, 還有儲蓄稅, 都像是補充類(說白點就是刻意壓低), 主力都是靠前兩者.

之前有新聞提到, 但現在似乎警覺了都不吭聲明年稅收預期.

因為你是知識份子, 我跟你解釋比較完整的倒推.

現在政府追繳很多項目代表: 預收入 對應 預支出 (有困難).
預收入現在沒被提起了, 那我們來看預支出.

預支出: 今年很多都提到預支出降低, 最明顯的就是前瞻今年的款項, 新聞應該還找得到.
對比就是前一年的即可.

那代表今年對比前年, 支出方面都降低了, 還要拼命追款項, 你是管理者, 應該曉得.
那就是收入方面有問題了.

當然慘多少, 這我就不知道了, 那些產業增減, 我也不知道, 只是以整體估計.

以上建立完成, 接下來就是討論收入主力: 企業 & 個人. (到底是哪一個有了狀況?)
可能是企業, 可能是個人, 也可能是企業以及個人, 也是只有政府有資料.
我只能告訴你"總和"一定是有狀況.

加上! 你看今年房地產的熱, 股市的熱, 儲蓄的高, 你要曉得其它稅收應該都是滿滿滿.
相對就是以上兩個主力慘慘慘.

不過, 現在有了足夠運作了, 以及各種追款, 相信最終結局的"數字"可以有[改善]的地方.
=== === === ===

所有都是有好有壞, 企業體質也是有好有壞, 就如同個人.
見解也是, 我偏保守小心, 看估算自己收入就曉得盡量去除風險.

所以, 以上推論, 基本上是肯定, 問題在於我把衰退放大多少, 而不是有沒有.
希望這些對話讓你理解我顧慮的由來.
     
      
舊 2021-01-12, 09:34 A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