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經持續一年,這類所謂專家預測報導,你應該可以google到幾百甚至幾千篇,但是歐美包括政府以及各行各業,一直以來的考量仍是商業優先,而人民基本上大多數都已經悶壞了,所以從感恩節開始就已經有很多人出遊。
引用:
作者sclee
冬天大家躲在室內,加上流感雙重發威
|
如果真如你所說的,本片北美首映週末還能開出1670萬美元的票房嗎?
引用:
作者sclee
華納要做蠢事,怪得了誰?
而且有花木蘭前車之鑑,早就有不少人說大片上串流,等著HD盜版出來
果然,現在隨便都找到,還有4K的,這也是事後諸葛嗎?
|
花木蘭的前車之鑑,華納有看到,所以包括中國以及台灣...在內的海外市場都比北美提早一個多星期上片。我個人是認為,環球的策略還是比較可行,先在戲院上片至少17天,大片則是至少一個月,隨後同時在PVOD以19.99美元的價位上架,會比較有利可圖,也比較容易收支平衡甚至賺錢。
今年的疫情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幾乎所有商業活動都受到影響。對電影業來說,除了七八區那一串我已經提過包括資金、利息...的壓力,今年串流平台付費客戶大幅成長,是不是事後諸葛都可以看得到。我在前面提過,米老鼠之家今年已經將5部電影丟到Disney+上架,華納要幫HBO Max衝客戶也只能跟進。fanboys如果有在注意,應該可以發現華納半年前就已經在調整高層人事,其中包括找了Jason Kilar接任WarnerMedia執行長。Kilar曾是Hulu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之前也曾在Amazon工作,看這項人事就可以知道AT&T的企圖。我還是那句話,仍在拘泥於電影院票房只顯示出心態以及眼界狹隘,米老鼠之家、華納以及環球這兩年先後跨足經營串流平台,已經顯示影視娛樂的商業模式正在改變,而疫情則是大幅加速了這項改變。而無論是七八區那一串或是這一串,我其實只看到一些fanboys因為不滿華納製作的DC電影,就有一連串情緒性發言,我只能說地球不是只繞著fanboys在轉,好萊塢砸大錢拍片,也不能只顧及fanboys族群。
最後,提一下華納的另外一則新聞。今年初華納與環球聯合宣佈,將家庭娛樂的實體產品業務獨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也就是所有碟片產品的租售業務將統包給這家公司,當時宣佈的是將於今年第四季以及明年第一季開始運作,屆時全球將分成幾個區域,一半的區由華納負責發行環球的碟片產品,另外一半則是反過來。我當時認為此舉其實宣示碟片產業正式成為夕陽產業,但沒想到仍在等著看台灣與香港的碟片業務將會如何進行,聖誕夜當天卻傳出華納的香港分公司明年初結束營業,明年開始的華納電影將委由環球發行。所以,看起來串流不但已經吃掉家庭娛樂市場,電影院的生意也已經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