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分享一個歷程,2018下半年的時候,我編輯文件而需要查閱行政院國發會全字庫的資料,
當時需要查閱出所謂全字庫五一七個漢字部件所有每一個的獨立碼位和向量字圖,
然而查閱一輪的結果,我只有找出其中三分之二的數量,剩下三分之一的部件數量的獨立碼位和向量字圖,
我找不到。
於是我就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留言,請公家機關把剩下三分之一的漢字部件的獨立碼位和向量字圖造字補足。
然而官方聯繫窗口的回覆留言,卻是要我去跑實體公文流程往返申請造字。
我一整個納悶,明明就是全字庫自身的漢字部件缺字,這些漢字部件又不是我一個老百姓無中生有發明的,
是你們機關本來就該繪製出來,但缺漏的,為什麼要我一個老百姓去跑申請造字的流程???
好吧!我決定真的去具名跑實體公文流程往返申請造字。
然後就在全字庫網站查閱跑流程的步驟說明,首先我得去跟教育部跑初核的流程,再跟全字庫跑覆核的流程。
然而我在教育部網站「找不到」有關申請造字的公開說明文件,於是只好「打電話」去教育部問,
聯繫窗口回應是說,這個業務對教育部來說是「協辦」,所以沒有把申請造字的相關資訊放上教育部網站,
於是聯繫窗口就email給我申請造字的表格,我開始編輯文件,累積了近三十頁的內容,
列出一百多個全字庫原本缺漏的漢字部件獨立碼位向量字圖,
然後全部實體列印出來,一個小包裹郵寄給教育部。
無聲無息地過了三∼四個月,收到了教育部寄來給我的實體公文是副本,正本給了全字庫。
我瀏覽第一遍教育部公文來函的時候,並未完全看懂,於是再打電話給教育部問,聯繫窗口解釋之後我懂了,
教育部的回文也是很多頁的資料,教育部的初核是逐一審查這些申請的漢字部件,
最終教育部對比古籍之後,審查過了有十個漢字部件可以單獨成字,這就是教育部的「初核」。
聯繫窗口在電話中表示,至於全字庫的覆核結果如何?教育部就管不到了。
然後到寫這篇貼文的當下為止,全字庫「都沒有」回覆我實體公文,告知「覆核」的進度「到底如何」?
然而我在某天查閱全字庫網站,偶然發現那五一七個漢字部件,卻另外被新增出來獨立放在所謂私人造字區的碼位,
全字庫居然無聲無息的新增了五一七個漢字部件獨立碼位向量字圖!!!
當我瀏覽一輪之後,又失望了,當時有部分字圖的筆畫繪製有誤,只好又去政府資料開放平臺留言反映,
請公家機關修正筆畫。
我的古早印象沒記錯的話,我的申請文件表示這些新增的一百多個漢字部件獨立碼位字圖請放到unicode規範內碼位,
(我的古早印象中有對比出多個可對應的規範內碼位),然而公家機關實作出來的結果卻是全都另外放在PUA區,
算了,沒魚蝦也好!至少獨立碼位和獨立的部件向量字圖先求有了再說。
時間來到這幾天的2020.11月下旬,新版CNS11643邊修說明會的簡報其中一個段落就提到,要規劃把這一大堆漢字部件的碼位,
挪移到CNS11643的第一字面。終於啊!要來到把漢字部件從PUA區挪移到規範內碼位的最前面第一區的工作進度了!
不曉得西元2021年/民國110年,公家機關的工作進度會是如何呢?
這可是一件 教育部、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等等跨單位要一起進行的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