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lpha
我不是說企業只做內需市場就能活;而是能做出自己的內需市場者,在產業中會更有真正的永續競爭力及轉型力。
|
我懂你意思了, 其實你說做出內需市場者, 這句話不是不對而是沒有意義.
直接說做出品質與設計者即可. (但基本上這個做到好, 你還提市場?)
你樓下那篇是心靈雞湯, 坦白跟你說我做設備規劃廠房跟計算人&機比例.
現實從來就不是你講的那樣, 而那篇文章到最後已經是不知所云了.
跟你說實際的, 的確有純做內需的公司, 我也服務過, 品質好, 非常有效率生產.
重點是他們1個老闆跟3個員工, 一周5天不加班; 老闆為了控管設計跟品質沒有擴大.
看出來了嗎? 你要養活更多人, 就必須外銷, 然後把規模擴大, 台灣有2300萬張嘴.
他們就這樣約... 至今23~25年了, 設備更新, 技術更新, 設計更新, 高水準.
更精進了從3個員工變成2個. (據說老的退休也不用新請人, 用設備取代, 時代進步)
當然要做大也不是不行, 純粹看那老闆意思, 我很欣賞他, 但也尊重他意願.
肯定是有市場的, 我甚至有國外的客戶過來以後, 問他能不能直銷國外合作.
他為了控管而沒有答應, 但這不是重點, 這達到了你說的標準即可.
但你完全誤會內需與製造業的關係, 希望不是讀那篇文章讓你太感動.
要有能量去養活足夠多的勞工, 就是要銷貨到"比較能花錢"的市場.
$多有兩種: 高單價, 或量足夠. (這很單純的數學, 不要太美化)
Blair已經講了, 不過我來講一個更直白的: 內需市場指的是能夠內循環.
裡面足夠人口去製造後消費成一個循環, 所以會有一個最低需求的人口數.
不是單純指你能夠在國內有人消費你的東西, 這就如同我上面寫的那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