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又見阿鳥
那時代是類比電路時代
現代是數位電路時代

打個比方...
你覺得現在有那家公司會說....我們來做蒸氣火車頭來賺錢吧.....
不是做不出來...是做出來了,怎麼賺錢...賣誰啊?

你說的那些,控制系統,通訊技術...都不是最難的...
最難的是...把那重到靠北的太空艙+登月艇...一次推上太空.......
農神五號能推近50噸的東西到月球
現在最大根的SpaceX的重型獵鷹火箭...只能推一半重量的東西去月球

指令艙5噸
服務艙25噸
登月上級5噸
登月下級10噸
這些東西...結構上就那麼重....現代只能減輕部份元件的重量...
但少也少不了10噸....

也可以發射兩根重型獵鷹,載兩個組件,在太空組合後再飛向月球
多一根...多一倍的發射費用....
好...到了月球...又回來了....你得到了啥?
這些費用,夠你弄一套小型的太空站..至少有兩個艙了......
半套的中國天宮太空站.....不香嗎?


這些東西...結構上就那麼重....現代只能減輕部份元件的重量...?
你太小看這五十年科技的效果,
我只舉本樓樓主提的疑問,
"記憶體"的科技進步為例,
下面兩張照片,
上面是1956年發表(登月前三年), 當時最先進的量產硬碟機, 0.004G容量, 重971kg, 顯然還沒做太空任務必要的真空操作與耐震處理(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drives#IBM_3340)
下面是2020年(再次登月前四年)最先進的量產記憶體, 512G容量, 重0.25g, 而且可以真空操作, 耐震力也沒問題
兩者容量差是512G/0.004G=128,000倍, 兩者質量差971kg/0.25g=388,400倍, 也就是單位容量的重量比是49.7*10^9, 差了11個數量級, 速度差就懶得算了

當然我不是說當時登月艇硬背了個硬碟機上去,
但很顯然的相同功能的組件用現在技術做,
節省的質量絕對不只一半,
所以當時能用50噸載荷打上去的登月艙,
沒道理現在用一半推力火箭打不上去.

我不會收回我的預言,
我敢說直到今天人類還是沒有載人登月再回地球的科技,
2024年美國絕對不會再次登月,
一定會用經費不足, 其他任務更重要等理由, 再次推遲,

而且是遙遙無期.
上傳的圖像
文件類型: jpg IBM 350 RAMAC.jpg (57.8 KB, 4次瀏覽)
文件類型: png MicroSD 512G.png (56.9 KB, 185次瀏覽)
舊 2020-09-23, 10:27 AM #8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